一個人的羌塘


發(fā)布時間:2013年02月05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楊柳松 

標簽: 且行且歌   戈壁   山地   雪山   湖泊   

有人問我,為什么要孤身深入羌塘腹地,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也許就和那些迷戀某座山峰,或者迷戀某條河流的人一樣。
對于羌塘,我只是癡迷而已。

孤獨的江湖

“羌塘”藏語中意為北方的空地,狹義指藏北無人區(qū),實則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無人區(qū)、可可西里無人區(qū)、阿爾金無人區(qū)、昆侖山無人區(qū),這四個無人區(qū)連片在一起,構(gòu)成了世界上獨有的荒原,那里是自由最后追逐之地。

我的旅程從青藏高原西端至高點——界山大阪開始,從4月20日起,一路向東經(jīng)邦達錯、羊湖、若拉錯、崗扎日,橫穿整個藏北無人區(qū)后,北上進入阿爾金無人區(qū),經(jīng)可可西里山脈、昆侖山脈、鯨魚湖……

此行歷時77天,行程約有1400公里,全程以推車前行為主,就只有兩次遇到過人,其他時間都是一人在荒野中獨處。

走入荒野

到達此行的起始點——界山大阪的時間,是早上6點。天依舊很黑,在寒冷之中,司機都冷得不愿意露頭,我獨自將自行車取下,陷入黑暗中。

第一天,就這樣開始,晚上在猛烈的寒風中搭建帳篷,氣溫在–15℃以下,冷極了,趕緊鉆進睡袋中。第二天中午醒來,依舊是大風,帳篷被吹得搖搖晃晃,只好用身體壓住。正準備燒水吃飯,四位邊防官兵走了過來,他們詫異竟然有人在這個季節(jié)宿營界山大阪。四位邊防官兵不斷叮囑我一定要小心。他們走后,我便開始打包裝車走向無人區(qū)的深處。

羊圈是去年入羌塘時發(fā)現(xiàn)的宿營地,和去年一樣,鋪在地上的門板還在,睡在上面,恍如昨日。

這一天起床后,沒有急于向前,而是在羊圈里思前顧后。說實話,自己現(xiàn)在的體能并不是很充沛,咳嗽一直不見好轉(zhuǎn),而且負重到了極限,再加上寒風低溫……我也清楚這次旅行的準備不夠充分,身體和心理上都存有巨大的陰影。何去何往,直到這時還在糾結(jié)中,一直考慮到晚上,下定決心,明天繼續(xù)向前。

這次羌塘之行,攜帶的物品除了硬件裝備,就是食物。這一路上食物以糌粑和壓縮餅干為主,“配菜”是大蒜和辣椒醬,還有巧克力。

相對一些“前輩”,我的食物供應(yīng)有些可憐。上個世紀,斯文赫定進入羌塘時,隨隊帶著大量的活羊活雞,還依靠捕獵作為補給。不過現(xiàn)在要注重野生動物保護,不能打動物的主意,而且一個人在沒有裝備的情況下,也是很難獵殺動物的。

除了吃以外,水是這一路上最大的挑戰(zhàn),曾經(jīng)數(shù)次斷水,面臨困境。這一路的飲用水主要是靠地表的潔凈水和融雪水,其中融雪水占很大比重。如果沒有雪,可能性命真的就不保了。

漸漸深入羌塘,能看到的人類痕跡越來越少,空曠的荒野矗立著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雨的三角點。這些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三大軍區(qū)聯(lián)合對羌塘進行初步測繪時候留下的。

這間土房子是我這路上最后看到的人類建筑。房子很干凈,屋子里掛著風干的羊腿,爐子上還煮著水,只是主人不在。

我在房間中把水袋灌滿就離開了。此后的路,很少再見到車轍,從路的角度來說,已經(jīng)真正進入無人區(qū)了。在此后的很多天,我經(jīng)常會想起那間屋子,特別是屋子中的羊肉。

穿越冰河

第5天到達邦達錯,邦達錯是藏北四大錯之一,4月底的湖面一片冰封,偶爾飛過一兩只野鳥。不過最難得的是,邦達錯附近有一處泉眼,相對于融雪水,這對我來說就是絕佳的水源。

離開邦達錯,推車翻過一座小山便遇到一條大冰河——飲水河,飲水河下游極為寬闊,冰層有一米厚,主河道未冰封,但是水位很深。

從這里過河是不現(xiàn)實的,返回北面的邦達錯更不現(xiàn)實,只能朝南走,結(jié)果沒想到,南側(cè)竟然是一片更大的濕地,耗了四五個小時也沒找到過河的路,索性沿著濕地一直走。

走到一處山腳下,濕地終于消失,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很多游牧痕跡,這里還有石塊壘起的瑪尼堆,應(yīng)該是一個夏季牧場。

原本以為已經(jīng)徹底繞開河道,沒想到走了半天又遇到飲水河,看來是躲不過了。換上拖鞋,到冰河中去探路,冰面厚薄不一,水深大概到膝蓋,已經(jīng)沒有回頭路,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推車過河時,有的冰開始軟化,把輪胎卡住,只好用腳破冰,整整用了4個小時才過河,腿上已是傷痕累累。過河后,狂風襲來,冰面也基本化盡,慶幸當時沒有遲疑。很多路就是這樣,只能走一次,第二次就沒勇氣嘗試了。

遭遇大雪

隨著旅程的深入,逐漸習慣了羌塘腹地變化多端的天氣。進入5月,天氣越發(fā)沒有規(guī)律。

5月2日一早醒來,打開帳篷一看,荒原已成雪原,雪下得很大,完全無法前行了,就算是羌塘“強迫”我休假吧。

羌塘的雪雖然下得大,但是消失得也很快。因為這里濕度低,太陽輻射高,雪會很快被蒸發(fā)。一般情況下,前一夜下雪,到下午兩三點雪就會蒸發(fā)一半左右,第二天就可以前行了,第三天只有一些溝壑中還有少量的存雪。

一場大雪可以維持三天的飲用水,不過融雪水耗費汽油。這次進羌塘共帶了8.6升93號汽油,主要都被用來燒水了,一般化冰35—40分鐘,化雪則需要45—50分鐘。

由于雪大,沒辦法趕路,索性休息一天,躺在帳篷里聽歌,邊抽著煙,邊注視著經(jīng)過帳篷外越來越多的藏羚羊群。

休息的日子,曬曬陽光,心情還算愉悅,不過身體出現(xiàn)一些小傷痛。手和腳上都出現(xiàn)裂口,腳掌裂口有4厘米長,手指上的裂口則是一直出了無人區(qū)才愈合。

英雄地

第16天,到達羊湖附近。此羊湖非彼“羊湖”,這個羊湖位于羌塘腹地,以其為中心,北至昆侖山一帶是“寒旱中心”。

到羊湖是一路下坡,所以就想多趕些路,節(jié)省出時間。當晚到8點左右才扎營,剛躺下沒多久,忽然聽到有人在呼喚“英雄……”,本來以為自己出現(xiàn)了幻覺,可是聲音卻越來越清晰。

打開帳篷,天啊,居然看到一輛越野車停在面前。司機透過車窗興奮地說,聽人說有一人騎車進了羌塘,便跟著車印一路追蹤至此。

由于風雪太大,交流了兩分鐘就走了。他們是進來修車的,說是明天還會遇到。臨走前給了我瓶礦泉水,一口氣喝完。這車人走后,感覺很夢幻,不過看著空的礦泉水瓶,確定是真的發(fā)生過。

深夜巧遇的第二天,到傳說中的“英雄地”,這里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三大軍區(qū)聯(lián)合測繪會師的地方,因而取名“英雄地”。可以想象當年會師情景,他們才是英雄,后人只是按圖索驥。

晚上我又遇到了昨天那撥人,和他們碰面后,喝上了熱咖啡,還獲贈了3天的補給,有蔬菜、水果和馕,頓時感覺富足起來。

他們十分熱情,又滿心好奇,說是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玩法。聊了一會他們便要趕路,要出無人區(qū),臨走一再問我“真不要跟車回去?”我謝絕了他們的好意,繼續(xù)自己的旅程。這次相遇是個奇跡,而再遇到奇跡,就是50多天以后的事了。

轉(zhuǎn)折點

第27天,終于到達聳峙嶺雪山。聳峙嶺海拔6370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點,過了它便是可可西里山脈。

聳峙嶺雪山是此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前27天依偎昆侖山脈一路向東,后27天則沿著可可西里山脈一路向東,直至到主峰崗扎日后轉(zhuǎn)向北方,再20多天縱向翻越可可西里山脈與昆侖山脈。

對我來說,聳峙嶺雪山不僅是地理界點、里程碑,還是生理上一個轉(zhuǎn)折點。

在聳峙嶺雪山,身體感覺越來越糟,凌晨鬧肚子,癥狀一直持續(xù)了50多天,走出無人區(qū)后不打針不吃藥,驀然就好了。

在聳峙嶺雪山附近,遇到了狼。這次旅程當中遇狼七次,五次是對狼,基本是“神雕俠侶”模式,集團軍似的狼群很罕見了。

對狼通常是一前一后的基本戰(zhàn)略,一只佯攻,一只在后面守著。面對這種模式,不要緊張,不要后退,也不要做過多的肢體語言,因為緊張的氣息,狼會感受到,而后退就是承認自己是獵物。這時可以與狼對望,互相凝視,僵持幾分鐘或者半小時后,狼覺得你沒有危險,就會兩只匯集到一處走開。

“泥火山”

進入可可西里后,風雪天氣暫停,走了一段很難行進的沙草地??墒嵌虝旱撵o默后,風雪再度襲來。

新一輪風雪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四座“火山”,忍不住去探尋。走在白雪覆蓋的山腳下,仿佛行走于素描畫中,天空是鉛筆灰,雪一縷縷,再點綴著一些山的紅色。

這些“泥火山”并非通常意義上的火山,它們高度一般不超過10米,只噴出泥漿和氣體,沒有巖漿管道。

“泥火山”土的粘性很大,加上融雪,路面更是難走,自行車被粘土卡進去好多次。

繼續(xù)推車前行,遇到勝景河,這條河是堿水,呈泥沼型。氣溫很低,每次在泥沼里探路不會超過三分鐘,不然會被凍得失去知覺。

這時的我有些分心,因為這里有兩條逃生路線,一是北上經(jīng)可可西里山、巴雜欽山、昆侖山進入位于新疆境內(nèi)的土拉牧場,二是南下經(jīng)綏加日、藏色岡日、措尼、瑪爾果察卡找到離無人區(qū)最近的榮瑪鄉(xiāng)。不過再三考慮后,覺得狀態(tài)尚可,那就繼續(xù)往前吧。

無水 迷路

離開泥火山后的一段時間,水源一直缺乏。第38天,行進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溝壑,順著溝壑行進,離朝陽湖就不遠了,心想就要找到水源了。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實際上……

推著自行車順著溝壑前行,從望遠鏡中看到一片水波,頓時興奮起來,到了近處,驚天霹靂,竟然是一片干涸鹽堿地!先前看見的波光粼粼是地面輻射造成的視覺誤差,更麻煩的是,鹽堿地看似干透,實際上特別容易陷入。

鹽堿地對我的打擊很大,原本期待的水源就這樣落空,當天宿營后又去找水。可是忘了帶背包和GPS,水沒找到,卻發(fā)現(xiàn)自己迷路了,只看到一條條溝壑和一道道山梁,卻不見了自行車。

當時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想隨意找個地方貓一晚上,這樣打算后,心情反而平靜下來,最后在月光下,終于找到了營地。

尋水

迷路的第二天,繼續(xù)找水,找到一個小湖,居然還是鹽湖。原本希望鹽湖里有些液體水可利用,結(jié)果整片都是鹽場,坐在地上,腦袋頓時一片空白。

身體越來越疲憊,口腔潰爛,人也迷糊,用尿液漱口,口腔才好了些。喝尿救生是不科學的,尿液里也含有害成分,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潤喉。

迷路后第三天早上醒來,帳篷表面特別干爽,頓時覺得有些恐慌。這是此行中帳內(nèi)僅有的沒有結(jié)露的一次,這說明空氣的濕度有多低,也反映出呼吸中水分也少的可憐。

再次用尿液潤口腔,吃餅干,然后繼續(xù)找水。拍了當天唯一張照片,就是留言條:“我是旅行者,去找水了,如果有神人路過,請不要隨意動東西。請留下些補給給我,最好有大量的水。”我知道這概率如同火星撞地球,但還是留了紙條。

又給自己拍了唯一的一段視頻,“今天早晨很美,如果今天再找不到水,馬克思就要找我去開會了,所以今天一定要找到水?!边z憾的是,沒有找到水,慶幸的是,馬克思還沒找我去開會……睡前,祈禱,下場雪吧!

得救

因為干渴,夜里不斷醒來,喉嚨仿佛合攏了,喘不過氣。擔心早晨醒來嘴巴會張不開,用一個長尾夾放在嘴里,既是物理隔絕也是刺激唾液分泌。

快天明時,聽見帳篷沙沙聲,以為又是風沙作祟,掀開帳篷一角,見到了雪花,卻沒有喜出望外,因為羌塘白天很難下大雪,更難積蓄??墒菦]想到,雪越下越大,終于有生機了!

趁著雪下大的時間,不停取雪化水,把所有水袋裝滿,人也喝得飽,整整7升。終于喝了水,感觸頗多,人的一生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以后,我再也無法感同身受了。

荒原上的“同伴”

經(jīng)歷了朝陽湖“水危機”后,第48天,到達若拉錯。若拉錯湖畔白骨累累,老死病死的野牦牛隨處可見。

沿著湖畔走,驀然發(fā)現(xiàn)一條“車印”,約二十多公分寬,十公分深。“車印”是野牦牛的安全通道,它們同樣懼怕凍土消融和沼澤,巨型身材比人更容易陷落,所以一條堅實可信的通道是生存必須。之后,有相當長的一段路我都是沿著野牦牛通道走的,的確安全可靠。

若拉錯湖畔一群野驢圍著我繞圈奔跑,一會排成一列,一會排成兩列,難道他們特地為我表演?

如果一定要我選出羌塘我最喜歡的動物,那就是野牦牛和野驢,前者外表狂野、內(nèi)心溫和,后者外表溫和、內(nèi)心狂野。

除了藏野驢、牦牛和狼,這次旅行中還遇到過五次熊,有兩次距離特別近,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過,熊如果被惹火了,沖刺時速是40公里,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無人能跑得過它。

熊確實會傷人,每年在昆侖山北麓的新疆地區(qū)和藏北草原上,都會發(fā)生幾起熊傷人甚至致死事件。曾有一個牧民教我“防熊術(shù)”,就是撿一根棍子給熊吃,熊以為是你的手,咬了一口棍子覺得不好吃就走了。即使此計可行,在藏北荒原上找根棍子的難度比中彩票都高。

崗扎日的困頓

波波折折,第56天,終于看到了另一個地標點——崗扎日。

崗扎日的三座奇特山峰清晰可見,分別是天臺山,白象山,還有一座無名的火山殘骸。這三座山是北上阿爾金的必經(jīng)之路。剩下的一段時間一直圍著它繞圈,也算緣分頗深。

在崗扎日,我的去路被五泉河擋住,河水湍急,過河是絕無可能。從地理上分析,或許北上是條出路,因為要翻越數(shù)道山脈,沼澤大河會少很多。最后決定掉頭北上,從阿爾金出去,這是最后一個選擇。

只要下定決心,再難都得堅持下去。很快進入天臺河谷,眼前景象讓我目瞪口呆,寬闊的河床充斥泥水,幾天前到此探路時還是清水山澗。

就這樣被困在峽谷中,無路可走。監(jiān)測水文變化,等待水位降低。如果有足夠的食物和香煙,這或許是一場不錯的度假,不過現(xiàn)實可沒那么美好。

被困的這幾天,食物匱乏,但是內(nèi)心卻充滿了吃的欲望,這種狀態(tài)可以說是本能吧。最初還幻想著水位會退去,結(jié)果不僅沒退,反而又漲很多。

積累了幾天的水文資料,掌握了一些規(guī)律,開始為突圍做準備?,F(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選擇了,只能從此岸到彼岸。在河道里不停地踩探,終于像下跳棋似的到了對岸,極度興奮,趕緊打包裝備過河,不過推自行車時還是被水沖翻,好在有驚無險。

棄車徒步

原以為崗扎日過后,路程就會順利起來,可是沒想到麻煩依然很多,天氣變化、路面難行,最主要是車子不斷出現(xiàn)狀況。

由于路面太差,輪胎迅速老化,可是這次我只帶了13片補胎片,僅用3天時間就只剩最后一片了,補胎膠水也所剩不多。

第73天,一早醒來,又下大雪了,此時的自行車拆拆裝裝,將要壽終正寢。推了半小時,只走了300米,下定決心棄車。

為什么這才棄車?有很多原因,一是壓根沒想從阿爾金出來,功課全無,前途未知。二是沒一個好的背負系統(tǒng),棄車就需要扔掉很多裝備,這樣風險很大,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接近旅程終點,車也無法再繼續(xù)推行。

沒了車,一切就要靠雙腿,過河爬坡,都要靠自己。糌粑也就剩下1斤左右,但這時是最后的沖刺階段了,所以必須多吃點。

如果運氣好的話,應(yīng)該不久就會遇到人,一切行走的動力都來源于此。即便遇不到人,也會遇到堅實一些的路面。

與人重逢

徒步過程中,身體出現(xiàn)新問題,小腿起滿紅斑,腫脹而且充滿刺痛感,估計冰水泡的。腳也腫的厲害,脫不下鞋子。

徒步中腳一直疼痛難忍,只能單側(cè)受力,走路姿勢右瘸一下左撐一下。不過好在路況和天氣都還不錯,一直前行到白石山。

已是第75天了,這幾天風景一直很美,人卻陷入了一種類似深度催眠的行走狀態(tài)。下午出現(xiàn)幻覺,看見兩輛摩托車,便急切地吹起哨子,吹啊吹也不見摩托車。

狀態(tài)不好,下午休息了一陣子,起身沒走幾步,回頭居然看到一輛越野車在身后10多米處。這次以為真的出現(xiàn)幻覺了,揉揉眼睛仔細再看,是真車!

車上四個人,車門沒打開的跡象,看來他們也很吃驚會遇到人,而且是單獨一人。我上前解釋,說自己是來旅行的,車剛剛?cè)恿恕K麄冏畛跻詾椤败嚒笔瞧?,后來才知道我是一個人推自行車在荒原里晃了70多天,趕忙讓我上車,就這樣我再次與人重逢了。

接下來的兩天并不輕松,不停陷車,推車,直至麻木。第77天,終于到了花土溝,羌塘之行也由此結(jié)束。不過在我心中,旅程并未結(jié)束,只是告一段落,因為生命是一條貫通的河流,一切皆是沒有開始的復(fù)始。

穿越羌塘行箋

路程

這次旅行共用77天時間,行程1400多公里,途中湖泊、山峰眾多,以下為主要的經(jīng)過地點。

界山達坂(海拔5192米)—邦達錯(海拔4951米)—飲水河(海拔5002米)—普爾錯(海拔 5072米)—羊湖 (海拔4809米)— 聳峙嶺(海拔6370米)—勝景河(海拔4880米)—朝陽湖(海拔4764米)—旭光湖(海拔4937米)—若拉錯(海拔4871米)—多格錯仁強錯(海拔4805米)—天臺河(4860米)—向陽湖(海拔4886米)—桃湖(海拔4890米)— 鯨魚湖(海拔4816米)—花土溝(海拔約2900米)

天氣

旅程時間跨度,從4月至7月,有節(jié)氣上的變化。相同節(jié)氣,東部雨水比西部多一些。羌塘溫度每日溫度最低點在日出前半小時,最高溫度通常在下午4點至8點。一天當中,白天溫度受外界影響很大,基本上都在0℃上,季風猛烈,沙塵大。而夜晚則是常年冬天,4月的夜間溫度大約在-10℃至-25℃間。

旅程的后期,進入雨季,天氣變化頻繁,有降雪、凍雨等,夜間溫度大約在0℃至-10℃,白天溫度變化也很大,最高可達25℃。整個旅程中,前期身體沒有不適的感覺,后期濕度比較大,同時身體攝入熱量較少,感覺比較冷。

食物

水是此次行程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數(shù)次遭遇斷水。飲用水主要依靠地表水、礦水(輕度鹽堿水和泥沙水等)、融化雪水。雪水和礦水各占40%,地表水占20%。此行帶了8.6升93號汽油,主要用于燒水。化雪極耗汽油,所以在雪和輕度鹽堿水同存的情況下,多數(shù)會選擇后者作為水源。

由于是推行,可攜帶重量有限,食物已精簡到最少。同時,在羌塘體力耗費較大,每日攝入熱量至少要在5000大卡,所以攜帶的食物要相對比較輕便。攜帶食物總重量在100斤左右。主要攜帶的是糌粑(50斤)和壓縮餅干(25斤)。此外還有一些輔食,包括大蒜4.5斤、酥油4斤、花生米4斤、鹽2斤、麥片2斤、紫菜1.5斤、辣椒粉1.5斤、奶粉1斤、白糖1斤、茶葉1斤、巧克力0.5斤、蝦皮0.5斤、調(diào)料包0.5斤。

時間攝入食物及效果

1—45天:每天攝取的熱量在1400大卡左右,基本上是200克糌粑和125克壓縮餅干,同時輔助一些湯料。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下午4點以后就比較乏力。

45—51天:每天攝入250克糌粑和175克壓縮餅干,體力較為充足。

52—63天:這時期的攝入失控,有時干吃糌粑粉都能吃掉半斤,如同零食一樣。

64—74天:這段時間每天熱量攝入不足800大卡,已經(jīng)少于身體基本新陳代謝的需要。

相關(guān)提示

在這次行程中,主要能量攝入是依靠碳水化合物,全程沒有吃肉,只吃過一次蔬菜(意外獲得補給),補充微量元素主要依靠藥物。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可以攜帶一些肉類,可以補充脂肪,增強抗寒能力和耐力。類似花生米一樣的零食不建議攜帶。

衣物

羽絨服(無品牌):超輕款,充絨90克,非防水防風面料,前50天主要穿著,效果比較好。第50天濕透,無法再穿,建議購買有防水功能的羽絨服。

沖鋒衣(仿制品):購買時比較倉促,面料不好,在羽絨服損壞后穿著,抗磨損性能還可以。

探路者沖鋒褲:輕便型,全程穿著,能夠兼顧不同天氣。不過由于氣候惡劣、鹽堿腐蝕,材料明顯老化,第18天,防水貼條開始脫落。

抓絨普通加厚型,全程穿著,感覺不錯,建議配備。

內(nèi)衣:天氣總體干冷,對排汗要求并不高,普通內(nèi)衣即可,需備用兩套。

探路者登山鞋:在使用前已經(jīng)穿著4個月,防水、舒適,質(zhì)量不錯。全程都穿這雙鞋,但是由于無備用鞋,

加上鹽堿腐蝕,第27天鞋面出現(xiàn)裂縫,導(dǎo)致后來雙腳受損。如果有條件,一定要買質(zhì)量好的登山鞋,并能帶上備用鞋。

洞洞鞋:輕便,過河時多次使用。

襪子:一雙普通厚襪,四雙迪卡儂徒步襪,后期磨損嚴重,基本是光腳走出無人區(qū)。

手套:此行主要以推行為主,手套配備了八雙。一雙薄抓絨,一雙軍用厚手套,一雙無品牌手套,五雙白紗手套。抓絨手套防風保暖比較好,軍用厚手套主要是后期使用,質(zhì)量還可以。

雪套:一次未使用。雪大戴雪套也走不動,雪小戴雪套累贅,過河戴雪套還不如赤腳。

抓絨帽:全程晝夜使用,頭部防風保暖很重要。

遮陽帽:路途中丟失,建議攜帶,可遮擋強烈日照輻射。

護膝:超市購買的普通型,棉質(zhì)地,效果很好。

護腕:一雙連指型,全程穿戴,效果不錯。

救生毯:用過兩次,效果比較好,但是不耐用。

魔術(shù)頭巾:大部分情況下用來擦拭汗水。

相關(guān)提示

根據(jù)行走經(jīng)驗,覺得最大失誤是沒有帶雙備用軍膠和外褲,沖鋒衣質(zhì)地不夠好,襪子攜帶數(shù)量太少。如果駕駛越野車深入羌塘,自身熱量少,衣服要加厚,不然會很冷。

裝備

美利達公爵自行車:入門級山地車,由于以推行為主,使用已足夠。

尼康D80相機:幾年來的出生入死,此次更證明了經(jīng)典。只要鏡頭利用得當,和高級鏡頭之間并沒有不可想象的差距。如果想大幅輸出展覽,特殊攝影,鏡頭越牛越好,最好全幅CCD。

佳能HF100DV:家用高清始終是雞肋。

MSR耳語者油爐:省油、輕便、易維修,十分經(jīng)典。

HW1.5層單人帳:專為特殊環(huán)境設(shè)計,缺點是結(jié)露嚴重。質(zhì)量超乎想象,全程帳桿無彎曲,帳布無破損,但防水膠條皆松脫。

DOITE防水馱包:防水面料皆易在低溫下脆化,相對來說,價格便宜的DOITE馱包稍加改裝足以勝任羌塘惡劣環(huán)境,包括DOITE車首包。

太陽能板:盡量自己組裝,減少功率損耗,但要有點基礎(chǔ)電工知識。

熊貓10×25MM望遠鏡:望遠鏡的品牌要求不是那么高,不過要注意鏡頭畸變、邊緣成像、通光量、倍數(shù)、分辨率、視場等。

Nalgene水杯:質(zhì)量不錯,一個好的水杯比水袋還重要。特殊環(huán)境下,廣口比窄口好,透明比非透明好。

Therm-a-rest防潮墊:舒適性和保暖性并未有很大感觸。但一個好防潮墊最大的問題是,質(zhì)量太好了,一次艱苦的旅行結(jié)束后舍不得丟棄輕裝行。

FenixLD20手電:體積小,營地照明省電,強弱光兼?zhèn)?,照明防身兼?zhèn)洹膶嵱媒嵌瓤?,要比頭燈重要。

Point鏟子:強力推薦,這款鏟子只有500多克,可當?shù)陡?,緊急情況下有效防身。缺點是鏟面小,煎雞蛋都得小心,只適合土木工程不大的旅行。

LED打火機:從性價比、功能性角度來說,它都是無敵的。盡量在高海拔縣城購買,要磨輪的,此行帶了八個,剩兩個出來。

迪卡儂指南針:任何情況下都要帶個傳統(tǒng)指南針,電子羅盤不可靠。

6MM登山輔力繩加主鎖:在減輕負重前提下,一根6MM登山輔力繩足以保障你的安全,若懂些繩索知識,僅配合一把主鎖,會讓弱者變成強者。

組合鉗:必須攜帶,盡量優(yōu)化修理工具,功能重復(fù)會增加重量。

12V電壓表頭:現(xiàn)代電子產(chǎn)品都是集成芯片,壞了就壞了,要么就是線路問題,一個電壓表頭足以排查線路,如果和太陽能配合,電池充滿了一測就知道,省去大量充電電路管理。

各種小儀器:能夠用于采集些氣候、水文等信息等。

相關(guān)提示

裝備跟個人習慣、線路有關(guān),僅供參考。一些裝備可以稍加改裝,性能更好,沒有什么裝備是特意為旅行量身定做的。特殊領(lǐng)域必須專業(yè)裝備,盡量選擇知名品牌質(zhì)量更好。

防范動物

在羌塘行走,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野生動物。羌塘主要需要防范的動物,包括狼和棕熊,這次我都遇到過。此次旅行中沒有見過狼群,而且遇到狼的時候大多是對峙的情況。只要讓狼意識到你不會帶來危險,它們很少主動攻擊。熊是會傷人的,這次旅行遇到五次,同遇到狼一樣,不要恐懼,盡量自然行走。

不過我這次經(jīng)驗并不能代表所有,盡量還是需要攜帶防身的裝備。這次只帶了鞭炮和辣椒水,但是都沒有派上用場。鞭炮過河時浸濕了,辣椒水都沒打開過。(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辣椒水,很多動物靠嗅覺防生,毀壞了嗅覺就等于“殺”了它。)晚上宿營沒有做過特別的防范,白天行走時候隨身會帶上小刀,但是也沒有使用過。

【攝影師簡介】

楊柳松,作家、旅行者,著有《結(jié),起點亦是終點》一書。他喜歡深度旅行難以抵達的秘境,享受著難得一見的自然與生活。在他眼中,旅行是一種單純的生活狀態(tài)。

【攝影師手記】

現(xiàn)代社會,交通和資訊發(fā)達,地球不再是舊石器時代,逐獵而生,不問方向,所以沒了探險。

羌塘,有很多人曾經(jīng)走過,科學家、測繪兵、探礦人、盜獵者……雖然我走得更深些,但依然只是一次艱苦的旅行,還不到探險高度。

沒有探險,但不能失去探索精神。仍然是羌塘,某年,一個俄羅斯人帶了幾個伙伴,經(jīng)克里雅山口來到昆侖山玉龍河上游漂流,幾個同伴遇難,他被救了出來。去年見一新聞,說是一個俄羅斯人在昆侖山遇大雪,情況危急,被軍區(qū)直升機救出,還是那個人。這就是探索精神,不論成敗,計劃好了就去做,或許魯莽,但墨守成規(guī)是做不出事的。

責任編輯 / 王麗晶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