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彝族家支的戒毒之道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09年第01期 作者: 盧睿敏 

標簽: 寧蒗彝族自治縣   民族與宗族   

“金谷”家支是小涼山地區(qū)人口最多的彝族族群,生活在川滇交界的寧蒗彝族自治縣境內(nèi),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國際販毒集團曾將這里作為境外毒品產(chǎn)地和最終市場之間的通道的要沖處。這個地區(qū)歷史上曾是鴉片產(chǎn)地。當?shù)厝瞬粌H自己吸食,還將鴉片運到內(nèi)地,換回糧食、布匹、鹽巴和槍支,甚至由此還成長起來一批專門從事鴉片貿(mào)易的商人。在他們看來,毒品沒什么可神秘的。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禁種罌粟,彝人才改種土豆、苦蕎等農(nóng)作物。但新的生計方式并沒有給他們帶來滾滾財源,有的人甚至赤貧到連吃飯都成問題。于是,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又盯上了毒品。著名的人類學家莊孔韶教授深入寧蒗縣做田野調查時的發(fā)現(xiàn)讓他大吃一驚——“在鄉(xiāng)里最繁華的一條不足500米長的街道上,每一個賣烤土豆或者粑粑的彝族老大媽的口袋里,都有高純度的海洛因。人們可以花200塊錢買拇指蓋那么大的1克,也可以花10塊錢買摻著頭疼粉的一點點?!庇谑牵教幨浅扇旱哪贻p癮君子。單在昆明女子戒毒所戒毒的300來人中就有100多人是來自寧蒗的彝族女人。金谷家支的頭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系的楊洪林博士(彝族名為“嘉日姆幾”)在走訪昆明女子戒毒所時,看到戒毒所里掛滿彝族女人精美的手繡時不禁感慨地說:“看到這些原本屬于她們的男人的東西。身為金谷家支的頭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責任編輯 / 楊飛龍  圖片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