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采參人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席海波 

標簽: 風云人物   

二十世紀初,中國政壇波譎云詭,幽居于東北山林的『溝民』漸漸淡出了官方的視線,在史書中消弭于無形。不過,山還是那片山,向大山討生活的傳統(tǒng)不會因為改朝換代就徹底割裂。進山挖野山參,或者按當?shù)厝说恼f法——『放山』,早已在特定的歷史、特殊的環(huán)境下,形成了一整套信仰、規(guī)矩和禁忌,至今未改?!洪L白山采參習俗』是文化部確定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讓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到長白山的密林深處,看一看采參人的生活。

和很多東北人一樣,吉林撫松縣萬良鄉(xiāng)的王磊,祖上也是闖關東過來的。王磊今年四十來歲,每年立秋到農(nóng)歷八月十五那一個多月,他的生活就圍繞著一件事打轉了——放山。王磊有自己的隊伍,跟他一道進山的,是同村關系親近的幾個好兄弟,個個身強體壯,每次五人或者七人,取單數(shù)是傳統(tǒng),因為他們覺得,一旦挖到一棵野山參,再回村時就是雙數(shù)了,圖個好彩頭。

放山人
吉林是人參大省,人參產(chǎn)量占全國人參產(chǎn)量的85%,占世界人參產(chǎn)量的70%以上。白山、通化、延邊、吉林四個市州的14個縣(市),被確定為我國“吉林長白山人參”原產(chǎn)地域保護縣(市)。照片上的這幾個東北漢子,就是保護縣之一——撫松縣的采參人,他們手里握著的長棍,是進山采參時的必帶裝備——索寶棍。

放山隊里有三個關鍵性的角色——“把頭”是領導,“邊棍”是壓隊的,“端鍋”專管做飯。王磊是村里年紀最小的放山“把頭”。我跟他碰面那天,聽說他一大早就召集隊員開了個小會,這會兒正在收拾干糧、水壺和工具,等兄弟們到齊,就準備出發(fā)。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