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來的紋飾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6年第11期 作者: 申文 

標簽: 文化遺產   文物故事   

史前陶器見證了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理。拍打,只是先民們埋頭勞動時一個不起眼的動作,卻創(chuàng)造出了影響后世千余年的經典紋樣。

人類自誕生那天起,所有的生計都離不開水、火、土這三個要素。改造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也是從腳下的泥土開始的。

漁網靚影
圖為福建閩侯曇石山文化出土的網紋陶釜,時代大約為公元前3500-前2000年。通過拍、壓等方法,將紋飾附著于陶器表面,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南方地區(qū)廣為流行。那里漁獵業(yè)發(fā)達,網紋即是捕魚工具漁網的再現(xiàn)。攝影/亞瑾

當人們發(fā)現(xiàn)土摻了水會變得柔軟,可以塑造成型,而遇火烘焙后,又變得堅硬,三者間的微妙反應,最終孕育出一項偉大的實踐——制陶。那么陶器上的紋樣又如何得來?

責任編輯 / 郭婷  圖片編輯 / 朱浩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