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回村:朝鮮時代的儒家田園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7年第02期 作者: 周劍生 

標簽: 遺產(chǎn)風景   

被山水環(huán)抱的河回村,地形若“蓮花浮水”。韓國望族豐山柳氏世代聚居于此,在村落布局及建筑設計上,遵循朝鮮時代儒學、兩班制度及風水學的原則,將宗家、起居屋、亭臺、書院與學堂的傳統(tǒng)空間結構,與周邊的自然景觀和農(nóng)田完整保存下來,連相關的禮儀、游藝活動和手工藝制作技藝等也得以傳襲。在韓國國內(nèi),被贊譽為“活著的朝鮮建筑博物館”。

距首爾大約200多公里的慶尚北道安東市,蜿蜒流淌的韓國第二大江洛東江,以“S”形姿態(tài)將一座小村莊環(huán)抱其中——“河回于此”,便是“河回村”一名的由來。村東是太白山的支脈花山。山水造就的天然屏障,使河回村從未遭遇外來敵寇入侵,不論是上流階層的瓦房,還是普通人家的茅屋,都原原本本地保持了五六百年前的狀態(tài)。如果不是至今仍有120多戶230余名村民居住,真會令人生出時間在此凝固的錯覺。

在韓國,河回村與慶尚北道慶州市的良洞村,被認為是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兩班村落。所謂“兩班”,是高麗初期制定的一種身份制度。上朝時,君王坐北朝南,文官與武官分列其東西兩側,稱文班或武班。李朝延續(xù)了這個制度,在中期以前,以“兩班”代指以貴族為核心的文武官吏,16世紀下半葉以后,則指以新進士人為主體的統(tǒng)治階級。而河回村之所以被稱為兩班村落,是因為名門望族豐山柳氏世代長居于此,其中就包括朝鮮時代(1392-1910年)的大儒學家柳云龍(1539-1601年)和國家領議政(即宰相)柳成龍(1542-1607年)。

責任編輯 / 郭婷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