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發(fā) 以假亂真的時尚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7年第12期 作者: 李月新 

標簽: 民族與宗族   歷史拾遺   

漢魏侍女、唐宋宮娥、明清佳麗,哪個不是發(fā)髻高挽、云鬢巧梳?可誰能保證自己的頭發(fā)夠長夠多夠好,撐得起這些美不勝收的發(fā)型呢?沒關系,還有假發(fā)來幫忙。請輸入引言
假發(fā)帶動時尚潮
自古以來,長發(fā)、高髻就是時尚女性的標志之一。如果沒有足夠濃密的頭發(fā),想要追求時尚,就必須借助假發(fā)來幫忙。圖為陜西西安草場坡出土的北魏陶女俑。女俑頭頂?shù)募禀俅钤陬^部兩側,與蓬松的鬢發(fā)相配,造成一種雍容華貴的效果,時稱“緩鬢傾髻”。攝影/醬子

“髲(bì)髢(dí)”是個啥?

莊子曾經(jīng)在《莊子·天地篇》里講過一個故事:商朝末年,一個叫門無鬼的人和好朋友赤張滿稽一起,在孟津觀看武王集結部隊伐紂。赤張滿稽想到從此以后就將戰(zhàn)火四起,天下大亂了,不由得感慨道:“周武王還是比不上當年的有虞氏??!否則天下怎么會遭遇禍患!”門無鬼聽了,便問好友,舜帝有虞氏是如何治理天下的。赤張滿稽打了這樣一個比喻:“有虞氏之藥瘍也,禿而施髢,病而求醫(yī)?!鳖^禿了就給安假發(fā),順應自然。

莊子顯然是要借赤張滿稽之口,抒發(fā)他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而有趣的,是故事里這個“髢(dí)”字。在古籍里,這個字常和另一個看上去字形相似的字“髲(bì)”一同使用,寫作“髲髢”。有時候,這個“髢”字又會被“鬄(tì)”字替代,而按照東漢許慎在《說文·髟部》里的解釋,這三個字指的都是同一樣東西:假發(fā)。

責任編輯 / 周玥  圖片編輯 / 朱浩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