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
讓大熊貓重返自然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2年第03期 作者: 沈孝輝 

標簽: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生物地理   

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為建立大熊貓走廊和恢復大熊貓高質量的棲息地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自從大熊貓惹人喜愛的形象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標志和全球自然保護運動的一面旗幟、一種象征以來,臥龍自然保護區(qū)作為國際合作研究大熊貓的典范,也就名正言順地成為當今“朝拜”大熊貓的圣地。這里發(fā)生的一切變化也就同時具有了新聞性,凡是與大熊貓有關的事情都能引起世界的關注。

這只正在樹上嬉戲的大熊貓,不經意間,被美國攝影師黃光環(huán)攝入鏡頭

不久以前,我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看到一篇題為《以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為例談保護區(qū)的生態(tài)退化》的文章。作者劉建國系美國州立密歇根大學教授,它通過對臥龍保護區(qū)建立前后一些資料的對比分析,認為自1975年以來大熊貓高質量的棲息地非但沒有增加反而不斷減少,其消失的速度不僅比保護區(qū)成立之前快得多,甚至超過保護區(qū)外的周邊地區(qū)。作為一個環(huán)保工作者,對此,深感不安:《科學》雜志所提供的數字準確嗎?臥龍是否存在森林破碎化和質量下降的問題?圈養(yǎng)大熊貓回歸自然和野生大熊貓擺脫瀕危困境之路還有多長?我?guī)е@些問題于2001年的深秋動身前往臥龍。

責任編輯 / 李志華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