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西太平洋的咽喉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張茵 

標簽: 島嶼   軍事地理   文化地理   歷史地理   臺灣   

中國寶島臺灣,在世界地圖上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島。然而,它所處的位置卻具有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稱它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地理學家稱它為太平洋上“第一島鏈”的鎖眼,從軍事角度看,臺灣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對此,臺灣著名作家李敖說,臺灣是中國的睪丸,一碰就痛。如此要害部位,豈能容別人捏在手中!
鼻頭角
從基隆東行20余公里的鼻頭角,剛好是東海與太平洋的分界點,也是臺灣島東西向海岸及南北向海岸的交會點,千百年來受到海浪不斷的侵蝕,形成了極為完整的海蝕地形:海蝕溝、海蝕崖、海蝕凹壁、海蝕洞、海蝕平臺、海階地等隨處可見,基面積僅為5平方公里,突出于東北角海岸,并與臺灣島最東的三貂角和最北的富貴角合稱“北臺灣三角”的岬角。

地震像是最初的胎動,最早的“古臺灣島”一點一點拱出海面……

正如嵯峨的喜馬拉雅曾是波光魚影的大洋底一樣,在上古時候,臺灣島也不存在。事實上,它是地質(zhì)史上最年輕的島嶼之一。

在一億五千萬年至一億年前,正值恐龍稱霸地球的侏羅紀與白堊紀。太平洋的波濤拍打著亞洲東岸,看不見臺灣島的影蹤。不過在白浪翻滾的海水之下,來自大陸的厚層沉積物正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堆積,臺灣島的前身正在悄悄地孕育。幾乎渺無聲息,古老的藍色天幕下,古太平洋板塊(庫拉板塊)悄悄向西北滑移,潛入歐亞大陸板塊的下方。地震像是最初的胎動,最早的“古臺灣島”一點一點拱出海面。

責任編輯 / 李志華  圖片編輯 / 何亮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