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高黎貢
在邊陲地理背影與中原文化守望中穿越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6年第10期 作者: 鄭怡 

標簽: 地質(zhì)地理   生物地理   

當胡線穿山越水來到西南端,橫斷山脈成為最出乎意料的注腳。線的東南自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群,而線的西北,卻也沒有因為橫斷山區(qū)的阻隔而變得孤立。高黎貢,既是不可逾越的險阻,也是庇佑秘境的屏障。在它的庇佑下,騰沖成為云南最邊遠的漢文化中心,我們的胡線體驗者將徒步高黎貢,去翻閱這一部散落在邊地的漢書。
體驗者 鄭怡(文字)
喜歡旅游、攝影、繪畫,所撰寫的游記發(fā)布于各大旅游網(wǎng)站均獲得熱評,目前是攜程旅游網(wǎng)旅行家、途牛旅行網(wǎng)大玩家等。曾擔任《中國西部》美編部主任、某傳媒公司視覺總監(jiān)、西部影像俱樂部秘書長;目前在某文化傳播公司擔任新媒體運營總監(jiān),主要負責旅游推廣的創(chuàng)意策劃、網(wǎng)絡推廣、達人包裝推廣等。
體驗者 樂柏君(圖片)
重慶市大足人。2012年涉足攝影,擅長拍攝風光和人文。 作品曾刊登在《中國國家地理》、《中國西部》、《旅行攝影》、《攝影之友》等刊物上。
高黎貢山垂直海拔4000多米,跨越了五個緯度帶,保存了地球上唯一從濕潤熱帶森林到溫帶森林過渡的完整區(qū)域,“山腳夏日炎,封頂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此時海拔大約2500米左右,陽光透過林間縫隙照射下來,但林子依舊陰暗潮濕,行走起來又濕又滑。

8月26日 雨

途經(jīng):騰沖和順古鎮(zhèn)

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將東北的璦琿和西南的騰沖相連,發(fā)現(xiàn)它就是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這條地面上無形的線從東北經(jīng)華北,擦過古都西安,縱貫成都平原,到騰沖跨越千山萬水,進入云南后還要翻越三座大山——云嶺、怒山、高黎貢山,其中,高黎貢山,是胡煥庸線向東北進發(fā)的第一個自然山脈的阻隔,這片跨越了五個緯度帶的山脈保存了地球上唯一從濕潤熱帶森林到溫帶森林過渡的完整區(qū)域。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碰撞,使得處于板塊俯沖縫合線地帶的高黎貢山與胡煥庸線的分界線接近重合,因此,從人文地理的角度來看,高黎貢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此行將從騰沖出發(fā),翻越高黎貢山,用身體去感受山體兩側所反映出來的奇妙的胡線現(xiàn)象。

高黎貢山有世界物種基因庫的美譽,森林茂密,很多地方陽光照射不進來,再加上山中霧氣的籠罩,使得這片原始森林看起來特別的幽暗。圖為我們的胡線體驗者正在翻過倒下的樹干,他們的腳下是剛剛落下不久的枯葉混著上千年前腐葉化作的泥土。
圖為胡線體驗者穿過一片密林,他們的頭頂和兩側全是被綠色苔蘚、松蘿和各種寄生草包裹的樹枝藤蔓。
圖為榕樹村的100多畝火龍果種植園,在這個高黎貢山山腳下的小村里,柿子樹、香蕉樹、咖啡樹和釋迦果樹遍地都是。

我們的第一站是騰沖和順古鎮(zhèn),這個小鎮(zhèn)坐落在幾座火山間的小平原上,依山傍水。居民的祖先是明初遠征大理的軍隊移民,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雖背井離鄉(xiāng),屯田戍邊,但他們營造的純漢族古鎮(zhèn),無不浸潤和保存了中原漢族文化精髓。我們一行到達和順古鎮(zhèn)已是次日凌晨。穿過很多小巷,兩旁都是民居,沒有太多商業(yè)廣告牌,估計都是當?shù)厝俗约旱淖∷?,門口還擺放著老式的自行車,依稀有三兩行人。最后我們到達提前預定的客棧門口,在這個溫馨清靜的小院一宿酣眠,

責任編輯 / 劉乾坤 孟現(xiàn)莉  圖片編輯 / 吳敬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