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
野生動物如何適應城市, 我們又該如何與之相處?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21年第04期 作者: 何鑫 

標簽: 生物地理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象征,是被縱橫交錯的道路分割成無數碎片的“鋼筋水泥森林”。但在這個被人類主導、喧鬧熙攘的生態(tài)系統中,仍然頑強地生存著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它們要如何去適應變化莫測、壓力重重的城市環(huán)境?又為城市帶來了哪些影響?近些年來,我國城市中野生動物相關的問題開始浮現,我們又該如何去維系它們與城市、人類三者之間的平衡?
在沉沉暮色的籠罩下,一只形單影只的赤狐從橋面悄然經過。背景中與赤狐“同框”的高樓和巨大的工程機械似乎略顯違和,因為在很多人印象中,赤狐是屬于荒野的動物。事實上,在英國,赤狐幾乎可以與“城市野生動物”這個概念畫等號。英國在20世紀初期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城進狐退”的故事在各地上演,但在這一過程中,赤狐也逐漸適應了人類的城市環(huán)境,并學會了利用城市中的食物等資源生存,如今它們已經是倫敦、布里斯托爾等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動物居民”。攝影/Laurent Geslin/NPL

平靜的湖面上,游弋著一只灰黑色的大鳥,不時將自己優(yōu)雅細長的脖頸扎入水下覓食,攪起一陣水花。

這樣的情景看似稀松平常,卻讓我倍感興奮——它不是普通的水禽,而是一只生活在北極地區(qū)的黑喉潛鳥,每一年它們都會千里迢迢自北極向南遷飛越冬。我國浙江、上海一帶的外海曾有零星的黑喉潛鳥目擊記錄,然而眼前這只潛鳥游弋之處,卻是上海浦東新區(qū)的世紀公園鏡天湖,不遠處便是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往來行人熙熙攘攘的金融中心陸家嘴。

責任編輯 / 金暢南 左凌仁 付薇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