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旱龍


投稿時間:2017年06月03日 投稿人:王衛(wèi)輝

舞旱龍,清代《東莞王氏鰲臺族譜》記載:“端陽后三日,鄉(xiāng)之農(nóng)人刻木為龍,招集四方,互相角戲,士女環(huán)視如堵,亦勝事也。”相傳橋頭村端午舞木龍自南宋紹慶二十七年(1158年)開始,至今約有800余年歷史,期間不斷延續(xù),雖然曾在文革期間停止過一段時間,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逢端午節(jié)晚上橋頭村的村民依然自發(fā)舉行舞木龍活動,直至如今。橋頭舞端午旱木龍的內(nèi)容是以追求興旺、團結(jié)、安定、吉祥為主,體現(xiàn)了民俗特點,表達了人民群眾祈求幸福,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龍頭從祠堂里請出來,供奉在祠堂的大門前,供村民焚香禱拜。

 

孩子撫摸龍頭,應(yīng)該會得到降福。

村中的長者準備燃放爆竹,把氣氛推向高潮。

村中的長者為巡游的隊伍準備鞭炮,巡游隊伍會在一邊巡游中一邊燃放鞭炮。

欣賞著寄托祝福的旱龍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請下龍頭,巡游活動準備開始了。

在燃放的爆竹聲中,負責舉龍頭的壯男要在祠堂的前面舞動起來。

用來舞旱龍的龍頭由兩位年輕壯男高舉過頭,排在巡游隊伍前面帶領(lǐng)大家開始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