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廬山記


投稿時間:2017年08月26日 投稿人:信濃

游廬山記

車到廬山,已經是下午的一點半左右,出了火車站門口,問了同下車的一位阿姨,她說前面那座屋子就是旅游公司的,那里有上山的車,自己買了一百二十元的自助游,而后面又來了一個姑娘,她只買了上山的車錢。

一輛中巴車載著我們駛向廬山頂上,一路上盤山公路左拐右轉,師傅行云流水的駕駛著,使我們覺著就如過山車一般,乘客就我和那姑娘兩個人,她是從廣州來的,已經在南昌玩了兩天,她說自己也在上大學,不過半路休學了,她旅游過許多地方,我說自己除了上大學去了外地以外,游廬山也是僅有的遠游。一路閑談著,看著車窗外,兩旁的樹木向后流去,樹的主干下部涂了白色的保護層,冬日的陽光朦朧,山色也顯得蒼茫,車子行駛了一大會,我們便也初次見識到廬山的巍峨倩影了。

她到站便下車了。我還要繼續(xù)向上走,到了目的地之后,司機給我介紹賓館,一晚上一百多,想想上山的自助游證和門票錢,已經很貴了,所以我便自己出來找屋子,正好在一個路口,遇到一位挑著兩個竹筐倒完垃圾的阿婆,問我是否要住宿,我們講了價錢,便跟到她家了。放下行李之后,放下行李之后,我便打算出去走走,阿婆說不遠處就是花徑和仙人洞,天快黑了,不要走太遠。我順著他指點路,先到了花徑,是一個小小的石門,上面的橫石上刻了“花徑”兩個大字,據說是白居易的真跡,下面兩側寫著“花開山寺,詠留詩人。”字體瀟灑幽古,據說是民國時的一個大將寫的。電影《廬山戀》中字是黃顏色的,我見到的則是白色的了,在花徑門口駐足瞻仰了一會,想起《大林寺桃花》的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穿過石門,便是大樹林了,一棵棵挺拔的松樹,走在小道上,頗感涼意,旁邊的水渠里流水叮咚。下面不遠又有一個草廬,紀念白居易的,正前面便是一片綠色的湖水,在山風的吹拂下漾起細細的明亮的波紋,這就是如林湖吧,這樣的湖水在廬山上挺多的,我不太清楚他們的名字了。在湖邊停留了一會,稀稀疏疏的游人,黃昏的光芒照映著樹木,房屋和湖水呈現(xiàn)出絳色,給人一種家園的溫暖感。

順著公路往下便到仙人洞了,中途正好經過錦繡谷的豁口,山風把谷里的霧氣一陣陣送上來,冰涼襲人。山上有很多民國別墅,我見到一個名為“李廬”的石屋,房子是大石塊壘砌的,,臺階前有兩個石獅子,想當年應該賓客滿門了,如今清清冷冷。繞到屋后有一個曲折的架空在石崖上的木廊,用繩子攔著,我看沒人看管,便跨進去,這邊可以清楚的看到滿山谷的云霧,石壁上長著一棵婀娜幽古的松樹,也有柏樹,雖是寒冬,卻格外青翠。

到仙人洞門口,沒先進洞,倒是去看旁邊的一座明初修建的碑亭,據說是朱元璋為紀念打敗陳友諒,拿下九江,以及感謝幫助他的周癲和尚而興建的。電影《廬山戀》中男女主人公就是在這御碑亭中避雨而結識的,此前他們已經在山中碰過兩次面了。亭子建的很是精美,里面有塊石碑,字跡暗淡,而且亭子的四道門都上了鎖,所以只能在亭子外瞻仰了。亭子下面有個賣書法作品的老人,在攤位上掛了江澤民主席的一幅書法作品,卻被過往的一個中年男人諷罵,說掛誰的不好,偏掛江的。而這位老人似乎不曾聽見,他看我看他,問我要不要買字。我沒打算要,但和他一聊起來,卻又不自覺的將自己的名字寫給他,他說可以用我的名字寫成一首詩,雖然他的詩和字都很一般,但他的熱情卻使我不能不買了。給了他錢,我便拿了這“墨寶”,在廬山之巔,看人舞文弄墨,也是文人騷客的興味吧。

已經是下午五點多鐘了,起先山谷里那白色的云霧在金光的照耀下也泛出黃暈,站在仙人洞圓形門口駐足,仙人洞三個大字兩側有幅對聯(lián)——篆文,老人給我解釋了一下,雖然自己讀中文,可畢竟水平差些,此為道教名勝,由這仙人之名就可以知道了。老人家是安徽人,后來到廬山定居,是那時候上山下鄉(xiāng)留下來的,在這邊當了數十年教師,退休后賦閑便到山上寫字了,洞口有些許有人在拍照,冬季人不多,看見了一些初中生和幾對情侶,洞口進去左側就看到一棵石松,從松樹上伸下來一條根須,插入水平石刻“縱覽云飛”的四個大字右上角,這根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廬山戀》中沒有,如今粗粗的一條,就如歲月駛進的印記一般。而就在這石塊上的正面,刻著“豁然貫通”。我前一段時時間看方方寫得一本廬山別墅的書籍中說這是我們甘肅民國馬家軍中馬氏父子寫得,字體優(yōu)美,而且石刻的下面就是蒼茫的山谷,霧海云濤,松姿遒勁,我順著小道到達仙人洞,這邊有很多的石刻,卻并不及先前看到的。洞里有個“一滴泉”,我用泉水清涼了一下苦痛的雙眼,有兩個女道士,一個在拜神,一個在敲鐘,夕陽的光照使得廟宇,石刻更加美觀。整個山谷也是一片金黃了,而陰處的地方則是紫黑的。從錦繡谷出來,回到住的地方已經天黑,那阿婆開始做飯,我的手機壞了,借了阿婆的手機給家里打了電話。我在這里吃了飯菜,她說外面的貴,飯菜很可口,又有牛肉醬??戳艘粫娨?,給她們送了我從漳州帶的水仙,她的妹妹很年輕,讓我誤以為是她的女兒。之后又去牯嶺街走了一圈,去廬山影院去看《廬山戀》,發(fā)現(xiàn)已經播放到一半了,因而又轉到另一條街,在一些超市中買了特產——石耳、茶餅、石魚、云霧茶等,賣茶葉的阿姨說她家的女子是96年的,現(xiàn)在也大四了。往回走的時候差點迷了路,天上的疏星頗為明亮,回到房里很是清冷,呼出的氣也是白的。

 

(二)

由于前一天的夜晚思索太多,又喝了一杯茶,似乎深夜才睡著,零晨又被雨聲驚醒,精神很是虛弱。洗漱完,到車站坐上了前往含鄱口的旅游大巴,車上有三個旅游公司的人,其他年青人一隊,還有一個中年人,說昨天看了大口瀑布,今天要去仙人洞看。不一會兒,我們到含鄱口的都下車了,有一個帶領我們的女導游,二十多歲,身高一米六左右,略胖,人挺熱情的。步行走上一層層的石階,由于落過雨,大塊的青石板明油油的,后走到柏油路上,一路上??梢月犚姙貘f的哇哇的嘎鳴聲,初聽還以為誰家的孩子叫嘩(哭)呢,馬致遠筆下的枯藤老樹昏鴉就是這般吧,走了沒幾步,在馬路旁的一條小道上走過一個穿著淺色牛仔褲,白色羽絨服的女子,知道就是自己一同上山的那個,但自己并沒有趕上前去,而是遲疑的跟著隊伍走了一分鐘,等我追向小道時,那里只有一片靜靜地樹林了。因此只能攆上隊伍,導游給我說這旁邊的松樹林是蔣介石當年播種的,是從東北選取的種子,用飛機播灑下來,所以松樹林因為密度高,挺拔高聳但并不粗壯。她又給我說了一些廬山戀電影拍攝的地點,因為我專門問了她。途中幾個青年人笑著說學過太白的《望廬山瀑布》,只記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說記不起前兩句,我說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到了含鄱口,我們就分開了,因為不想再買門票去看大口瀑布,因為感覺一重重的門票,太貴。自己便獨自登上觀鄱亭,亭的南面可以俯瞰鄱陽湖,北面可以縱覽廬山植物園,西邊是太乙峰,東邊是五老峰,因為霧氣太大,所以湖水一直隱藏在白茫茫之中,太乙峰因為海拔高,所以腰身隱藏在白霧中,卻露出乳白色的峭壁和綠色的峰頂,一會兒,云縫中陽光照射了,云霧消散,那縹緲帶狀的白云一條條橫在太乙峰峭壁上,真有一派仙風道骨了。

亭子旁的小道上有挑茶葉和副食的漢子,自己不知道跟著挑夫也可以到達瀑布,去登旁邊的一座小峰,之前的導游說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走到半路,發(fā)覺太陽特別熱情,因此脫掉了棉衣,據說這些山峰是遠古冰河地質構造形成的,很是古老。但走完鑿砌的臺階和一段土徑,就看見如大門般的石塊一大片筆直的矗立,而旁邊又是懸崖峭壁,因而只能返回了。此刻晴朗的陽光驅散了沉悶的云霧,樹木清晰的呈現(xiàn)在眼底了,攀著松樹,不覺她的樹皮粗糙,反而很是光潤,針葉青綠,婀娜多姿,但大多是直立的。

 

自己看有小道可以避免門票,就走了進去,不料被一個阿姨看見了,因此加緊腳步一咕嚕跑向山林中了。到下面的林谷中很是清涼,路中遇到一個石塑像,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名醫(yī),福建長樂人,時屬吳國,戰(zhàn)亂中來到廬山。在這里醫(yī)治病人,貧窮的老百姓看病他不收錢,只要求在疾病醫(yī)好后種棵杏樹就可以,故而有了一片杏樹林。再往前走,有幾個破木房子,是以前的豆腐坊,遠處山峰上有個亭子,亭亭玉立,饒有古味。到跟前,則發(fā)現(xiàn)已經有些破敗了。順著山脊往下走,發(fā)現(xiàn)有很多石刻,亭子旁的年代似乎久一些,而走下來發(fā)現(xiàn)的都是新刻的,大多為紅色歌曲,如:《東方紅》、《歌唱祖國》、《映山紅》及國歌等。在電影中看到的“月照松林”“廬山”“龍湫”等古美優(yōu)雅的石刻沒有見到。

從松林中的山脊小徑下來,一側就是峭壁懸崖,下面白茫茫一片,里面大概是鄱陽湖、田地和城中萬戶吧。站在落滿了枯葉的樹林中,仰眺松梢幽影,身心上的清涼甜美外,也懷念往昔的先輩們,太史公南游至此,記匡廬于《史記》中;淵明先生“采菊東籬邊,悠然見南山。”等多少清美詩句寫于此處;太白一生六次游歷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磅礴詩句。東坡游廬山說不寫詩,卻也留下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名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亦為廬山作了游記一篇。而在清末,西方傳教士也發(fā)現(xiàn)了廬山的清凈優(yōu)美,在上面圈地俢屋;民國時蔣介石屢次跑上廬山避暑,使得廬山“熱鬧”不少。山上有了許多歐式、中式及中歐結合的別墅,像“美廬”便是蔣的別墅,那兩個字寫得很是精美。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一些領導人曾在上山休養(yǎng),如今,卻都已隨著時光的大河流去了,山中的居民過著平常的生活,烏鴉依舊在松林里哇哇的叫著,讓人眷戀又唏噓。

到了廬山瀑布,由于是冬季,水量少,故而并不覺壯觀,想當年太白應是夏季遠觀時寫下那詩句的吧。自己走到瀑布下,清涼的白色水霧襲面而來,看那瀑布:雪白素練、如粉如沙、如雪如脂。不料一會兒,又下起雨了,因此撐著傘往回走了,走到深林中,雨雖大,卻都被高大的松樹遮住了,烏鴉哇哇的間或叫著,自己倒是“云扉松徑常寂寥,獨有幽人自來去”了。

 走到一個路口,雨已經停了,有拉人的車叫我坐上走,說這邊沒有大巴車,我雖是特別累,但依舊沒去,抱怨旅游景區(qū)的服務太不好了。自己摸索的走著,一條岔路口有個路標,不甚明了,就順著山里小路一直往上走,路過一亭,介紹到是蔣介石和宋美齡與眾官員賞戲的地方。走了不久,便又回到含鄱口了,這時風吹著云霧飛動,亭子矗立其中,人影渺小,似如人間仙境。

下山時,在一個大路口,寫著植物園的橫牌。往里面走時,有個婦女喊道,說“吃飯不?一頓二十,管你吃飽。”我答道:“我轉完出來了再吃吧!”她說“里面很大,要兩個多小時才可能轉完呢。”我還是先走了,盡管出來后也沒去吃,那時應該去吃一頓的,不至于最后累的快虛脫了。

走進植物園,天突然放晴了,白白的魚鱗狀的云朵上是藍藍的天空,因為是冬季,園中并沒有什么花朵,但可以含苞的杜鵑花。園子里很是寂靜,少有人影,似乎連工作人員也沒有。獨自穿梭其中,流水叮咚,在水渠的高低處,有人工鑿砌的臺階,形成一道小小的長方形的白練——小瀑布呵。流動不息,明油瑩白,似乎將奶脂化成泡沫一般,那白色的水花,你很驚訝無色的水居然能在流動中顯出如此銀白。濕潤的園子里,水泥地和肥厚的綠葉上都明油油的有一層水光,松柏的葉梢掛滿圓圓滾滾的水珠,五彩晶瑩,清涼明麗,如同數不盡的水晶鉆石。踩在枯葉上,陽光從樹縫中照射下來,偶爾水滴垂落——重的直砸到地上,bia bia;輕的如雪片緩緩,風一吹,灑落到臉上,頓時去了那疲憊與燥熱。園中的植物種類非常豐富,柏樹就有很多種。

告別后植物園后,路上看見一片湖水,水面如平鏡一般,而在山腳處,有風的地方,把湖水吹起一片細細的皺紋,現(xiàn)出小小的明波。自己原來已經到了蘆林湖了,在一座橋頭處,有幾個中年去看什么潭的,我不記得名字了。由于太累,走到自己能聽見關節(jié)的咯噔聲了,因此返回駐地去,結果迷了路,在一條路上,碰見一個老頭子,白酒讓他的臉龐格外紅潤,他說自己從小生活在廬山,廬山很適合養(yǎng)生避暑,而且往年這時候可能冰天雪地了,如今氣候變化,冬天也不冷了。之后問路時又遇到一位阿姨,告訴我牯嶺的所在,閑談中知道她的孩子也已經大四了,說想讓他早點工作,好適應社會,不然在學校整天打游戲玩耍。

回來的路上吃了一碗面,味道可以,只是少了點,要了杯水,坐了好一會才緩過來。回去躺了一會兒,許是太過疲乏,反而休息不深,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又出來了,陽光溫和,又步行到花徑、仙人洞。再順大路往下游走,到圓光寺,和一座破舊的石塔,塔已經傾斜,此處更加空寂,杳無人影。順著山脊小徑往下走,看見一輪紅日即將落下去,下面的小平地處有一座房子和院落,屋頂是半月形的,三國時就有了的,后幾經摧毀,又重修的。似乎跟一位名為斗母的女性有關。往下到了龍首崖,道路更加險要,懸崖上架的懸空棧道,對面便是鐵船峰,此刻天色漸暗,有幾個攝影的人迎面走過,話語中說著要拍張名照拿獎什么的。眺望鐵峰頂上,有一塊獨立的大石塊,旁邊是數棵松樹,讓我想起《紅樓夢》中那飛來峰的“木石姻緣”了。夕光漸暗,只映出他們的墨影。

走至谷底,就是石門澗了,自己知道沒有車了,卻仍然抱著可能的心到底,過峽谷吊橋,雖寬,卻也不敢向兩側望,擔心跌落這深谷。橋頭有一個看管的老人,屋子里露出燈光,是這高山深谷中的唯一亮光了。問那老人,說是沿著大馬路一直走就可以到達牯嶺街。到處烏黑一片,只有水泥路露出淡白的影子,我不由有些恐懼,想他借手電筒,陌生人他怎么肯借呢。

走了幾分鐘的小徑,才到水泥路,馬路并不寬,可能是由于遠處城市的燈光吧,使馬路可以隱約看見,走著走著,又到了寬闊平整的柏油路,開始不見一戶人家,只聽見山中暗渠里的水在石塊下,道路旁叮咚嗚咽,又像是琉璃明玉破碎一般,使人誤以為是什么在哭泣,夜晚倒是沒有了烏鴉的鳴叫,道路旁的松樹林烏黑一片,卻也依稀目睹了她的幽影。冬季山中本來清冷,而自己又獨自夜行于山林中,暗暗囑咐自己放慢腳步,放松些,但終于大部分時間頭發(fā)都是豎著的。忽然看見遠處一道亮光出現(xiàn),不一會兒,一輛汽車迎面駛過,我又驟然間從光明進入黑暗了。又一會兒,看到一戶人家,窗戶里透出黃色的溫馨的燈光,就像螢火蟲在夜里的亮光一樣。汪汪的有狗在吠叫,屋里主人哼著《南泥灣》還是《映山紅》之類的歌曲,在夜里的空山中分外清晰。我此刻不由得懷念那時讀中學時趕夜路回家,看見村中的燈火,媽媽做的熱飯菜了。

走了兩個多小時,便到有路燈的地方了,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下山時的大馬路了,回去房東給了一壺熱水,洗漱了一下,但房東老頭子叫了一幫人打麻將,又深夜才入睡。早晨,與房東阿婆告別,不慎將房門鑰匙丟了,就將剩下的押金交給她了,打電話叫了下山的車,中途正好有兩位老人去廬山博物館參觀,自己也跟著去了,觀久,出時司機打喇叭催促,說進去找了我也沒找到。電話打通又是房東接的,而剛才參觀的老人已經都在車上了,幸虧司機師傅人好,并未責備。

館里面有一些文物——《十八羅漢圖》,畫著蕉葉的花瓶之類的,主要展示了許多廬山的地形,地址圖片以及許多礦石,才知廬山的形成久遠與壯觀,自己之走了一部分,像電影中男女主人公讀英語的地方,觀音橋和白鹿洞書院都不曾去的,連最出名的三疊泉也不曾看。途中,很多人都下車了,有一個婦女心情不好,先是大唱大喊,忽而又暈車嘔吐,一會兒又哭了起來,本想去問一下,因為車上又只我和司機三人,但終于她自己不哭了。

 

(三)

車在大霧中又左搖右拐過山車似的下山了,真佩服司機的膽量與技術。下車后在附近吃了一碗面,坐公交到九江站,不小心將傘丟在車上了,又去找,終于無有了。就將行李寄存到火車站旁的超市里,因為要等三四小時,先去找看有沒有書店,結果沒有??垂徽九粕嫌袀€琵琶亭,坐公交中途又看到一座樓閣,名為索江樓,我就下車,進入門內,發(fā)現(xiàn)不用門票,建筑雖是新的,卻頗具古建筑的精美,門柱上有對聯(lián),樓里面似乎供祭著三國時的某個人物,里面看管的人暖著電暖,我登上二樓,去看見一條壯闊的江水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了,寬闊的江面上,一艘艘長達百米的輪船拍著長隊行駛,江水黃橙橙,泛著白色的浪花、泡沫。風極大,又寒冷,目力不勝,不能久觀,卻于這紅樓之中,觀覽了長江的壯闊浩渺。樓閣上小小窗戶,卻鎖住了長江千里風光呀。又想起《四季歌》中的這么幾句“夏季到來柳絲長,大姑娘漂泊到長江。江南江北好風光,怎及青紗起高粱”。此刻似乎明白了其中意味。

坐上火車,到西安,天氣更冷,到朋友的住處洗了澡,二日清晨一同坐大巴回縣城。因天晚,又在縣城住了一晚,第二日回家坐公交到山下,步行拖著行李歸家,頗狼狽,而看見這枯黃綿軟的大地時,知道自己又一次回家了。

 

                                        初寫于2016年1月,又修改與補充于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