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西遞


投稿時間:2017年09月02日 投稿人:薪淇

 

西遞

西遞,安徽省黟縣的古村落,明清徽商府宅云集地,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冊。素有“桃花源里人家”的村莊終有一日為異國他鄉(xiāng)人們所熟知。

水墨

“前世不修今世修,蘇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歲少年時,告別親人跑碼頭。”明清時徽州地區(qū)流傳的民謠,道出了徽州地面上,地少人多耕種難糊口的境況,衍生出徽州人江湖之上討生活,于是中華商界就有了徽商的縱橫。徽民生活在“以賈代耕、寄命于商”的商賈活躍之地,更是古來“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的文風(fēng)昌盛之處。此風(fēng)氣下塑造出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來指導(dǎo)經(jīng)商,故徽商少了市儈,多了溫藹儒雅。

街道

西遞,唐代胡姓人在此筑屋生息,后一些旁姓下野官員、經(jīng)商致富的徽商們見此處田園風(fēng)光旖旎,胡氏富庶友愛,村舍道路齊整,渠溪橋梁臻美,適宜隱居安度余生,遂遷居于此。胡姓族人康熙時期經(jīng)商成功,轉(zhuǎn)向官場,期間大興土木,建府宅、修宗祠、鋪設(shè)青石板路,使得村莊更為宜居。邑人最得意的是,西遞清朝中期鼎盛時人口眾多,豪宅富麗,儼然城郭。今日之西遞亦低調(diào)奢華,那整齊的青石板路說著底蘊豐厚;幽深的街巷,高廈大屋錯門而開、向背而立,不事張揚意蘊悠長;市井喧嘩浮世薄涼被摒棄遠遠,有的恰是古意悠揚、寧靜安詳。

農(nóng)人路過大夫第

徽商文儒、士大夫矜式,皆盡體現(xiàn)在筑屋優(yōu)雅的徽派建筑中。村中山多地少,不論起屋人家是商賈巨鱷還是封侯拜相,明朝時起已有鄉(xiāng)規(guī)民約修束,即便財力雄厚、官威赫赫,房屋建筑也不得廣占土地。于是富商、官宦們往高處空間想轍,府宅具多二樓三樓建筑。宅內(nèi)的磚雕、木雕、石雕極盡精致華美;廊柱、斗拱、冬瓜梁,用料考究雅秀堅實;門樓、門罩、高門檻,彰顯屋主身份地位。西遞人家的一事一物,一草一花,一聯(lián)一字,屋瓦磚石皆默默述說著主人的抱負理想、生平過往。

瑞玉庭,西遞極普通的一處院落,原主人出身徽商世家,院名取瑞氣祥云、金玉滿堂的意思。庭中有聯(lián):“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辛字多一橫,多一分辛勞;多字少那一點移到虧字上。是房主人的感悟跟人生真諦,希望后世子孫做人、經(jīng)商、為官時,享受快樂少一點,貪圖便宜少一點,甘心吃虧多一點。此既是胡氏族人的為人處世之道,又是西遞村人共同追求。

膺福堂磚雕

大夫第、膺福堂等高官宅邸,雀替倒趴獅,花窗冰梅紋,門墻三層五檐樓閣狀,門檻的高低每個細節(jié)每個角度,提醒著這里是官宦人家,不同于富商、百姓,等級制度密密麻麻的滲入生活各處。正是由于官員們的榮歸故里,其成就、德望為一村民眾所瞻仰,其學(xué)問、知識為一眾學(xué)子所欽慕,還鄉(xiāng)的他們作為成功的典范,激勵著鄉(xiāng)黨學(xué)子奮發(fā)向上,那規(guī)制高于平民的府宅建筑,作為體現(xiàn)寒窗苦讀的具體物象,熠熠生輝。

寫意徽州

最古老民居是明代尚德堂,大門使用黟縣青大理石裝飾,整個建筑迄今保存完好,深藏在九十九條高墻深巷中。巷中有東園、西園、桃李園、曠古齋、篤敬堂、仰高堂各種房。更有民居胡季興、金澤友、周春明、查建平、黃和生、陳旺明宅等無數(shù)。鼎盛時期華屋六百幢,而今雖威勢略減,但西遞村集中代表徽州民建的各種緊湊、細致、典雅、古樸?;帐焦琶窬蛹蟪傻匚鬟f村。

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西遞民居建筑密度較大,僅容一人通過的窄巷無數(shù)條。巷中尋古思幽可任由情愫泛濫,易跨越千年的孤獨,尋找到前世溫良,卻不利于防火。而高高的馬頭墻,不僅增添建筑的動感美,更是能在相鄰處發(fā)生火災(zāi)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墻又稱為封火墻。馬頭墻名頭多樣,左右是顯示出主人對“讀書作官”這一理想的孜孜追求。

古徽州的黑瓦白墻,而今已是黛瓦灰墻了。白墻風(fēng)蝕的記憶,如潑墨淡彩,隱匿著過往的歲月;如摩爾斯密碼,暗記著有序又無序的雨霜;也如仙畫落塵,一直等著,等著有緣人讀出她,讀懂她。

朱熹手書

村中除了數(shù)不清的家居府宅,還有祠堂。敬愛堂體現(xiàn)了敬老尊老、兄弟互愛的孝悌思想。建筑裝飾古雅莊重,后廳有一斗大“孝”字,是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所書。一個字寫的是字是畫,字中藏深意,畫中有禮教。頂部象一個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長輩的后生,面目如生;而后面則是一個猴子的嘴臉,拳打腳踢猙獰可憎。喻意能敬孝長輩則為爭氣兒孫,反之就是返祖,退化成猴子。

胡文光刺史牌坊

村中儒家文化融入空氣日常中,履福堂中楹聯(lián):“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又有忍讓積福的佛理。佛儒雙修的村莊,文氣中有平和,空靈中有詩書,靜謐中有古遠,禪境中有俗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丟在外的徽州人深藏心底最柔軟處是鄉(xiāng)愁。待到財富集聚到了可以自由安排人生時,他們選擇是回到魂牽夢系的家鄉(xiāng),安慰自己余生,讓鄉(xiāng)愁在日后的光陰里,在雕花門扇、丹楹刻桷中漸行漸遠,在四水歸明堂的天井里,仰望星空,天人合一時忘卻前塵。   

桂花霧

村外山坡上可觀西遞全貌。晨曦微明中,田地里已有農(nóng)人勞作,不知是否夙夜不息鳴唱的蟲子還在呢噥,鳥兒輕啼此日第一嗓,夜未央、月尚明,房舍可見。待天際處有淡淡霞紅時, 本來一層薄霧依籠的村郭、田園、遠山,不知何時不歇涌來濃霧。那霧里似有人引領(lǐng),先將遠山遮蔽,又在村莊周圍布置著,只留下村子中心一點粉壁濃瓦,最后恍若有仙家衣袖輕揮,整個村落被遮護的嚴嚴實實。世外之云蒸霞蔚里,是誰布下十里桂花霧,隱匿粉黛村舍溪流人家,只許凡人嗅得見,奇門遁甲陣中幽悠桂花香。

恍惚間,剛剛出現(xiàn)的屋舍、莊稼、曲彎路從來沒有過。也許是回籠覺時夢境,云霧迷蒙似真或假;也許西遞本就是一幀神仙畫就簡素水墨,畫軸隨時展開又卷起,游走化境與塵世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