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底 | 恰像蒲公英的種子,被風(fēng)吹到哪就在哪……


投稿時間:2018年01月17日 投稿人:獨步天下du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對方說再打拼幾年就不再在外漂,打算歸根回家,而后問我打算。于是我迷茫: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根,而我呢?我的根在哪?為什么明明在新余長大,卻依然感覺如此陌生?曾經(jīng)以為從小長大的老西街才是我的根,可若干年后試圖去尋找根源,或發(fā)現(xiàn)物在人非,曾經(jīng)熟悉的一切已經(jīng)消失了,童年時的玩伴也不再了。老西街只能存留在記憶里,代表一棟老屋存在的記號。許多的街道已熟門熟路,為何卻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思念的卻是另一個地方?

或許和成長經(jīng)歷有關(guān)吧,按照現(xiàn)代人的說法,我是屬于“漂”一族,不像身邊許多人一般在老家有塊屬于自己的土地,也許正是因為這塊土地,讓他們有家的歸屬感。

而我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搬遷著,從這地方到那地方……再后來,從這城市到那城市……無論如何試圖融入,大家始終覺得“你不是本地人”。于是我也困惑:我究竟是哪的?我的根源在哪?或我本身就像蒲公英的種子般,被風(fēng)吹到哪里,就到哪里……


樹有根,水有源
問我祖上哪里來?
山西洪洞大槐樹......
帶著迷惑
踏上山西洪洞開始尋根之旅……

 

山西洪洞大槐樹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明代遷民遺址,是千百萬大槐樹移民后裔“根”的所在,是所有移民后裔共同的老家。

 

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cè)的大槐樹公園內(nèi),這里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不論嚴(yán)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游客絡(luò)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fā)“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來這里尋根的大槐樹移民后裔雖不是同一個姓氏的人,但在600年前都是從大槐樹下遷出去的同鄉(xiāng),都是大槐樹下的子孫后代,都是同一條根,同一脈祖。

 

相傳元末戰(zhàn)亂之后,歷經(jīng)20余年,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明洪武年間,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明洪武至永樂五十六年間,有遷民記載的年份有四十一年,從山西遷民的記載達十八次之多,人口近百萬,其聲勢之大,范圍之廣,堪稱曠古絕今。數(shù)百年來,移民子孫經(jīng)過世代繁衍,數(shù)以億計,他們遍布全國各地及海外。

 

移民離開了故鄉(xiāng)和親人,卻割舍不了濃濃的鄉(xiāng)情。當(dāng)年,許多苦難的移民含著熱淚告別古槐,告別家鄉(xiāng),離開了豐沃厚重的皇天厚土,離開了富足安康的三晉大地,再也看不到汾水之畔的渡船,再也聽不到縈繞槐園的鸛鳴,背井離鄉(xiāng)的他們把對故鄉(xiāng)的追憶,編織成一代代人期盼的夢,永遠(yuǎn)鐫刻在古槐后裔深深的記憶中。

 

當(dāng)他們戀戀依依、一步一回首、三步一徘徊、漸遠(yuǎn)鄉(xiāng)井的時候,他們的淚眼最后看到的是那棵高大的古槐,是那古槐枝丫間一簇簇令人惆悵的老鸛窩,于是,大槐樹和老鸛窩便成了遷徙者們訣別故鄉(xiāng)時最后的標(biāo)志。

鳥近黃昏皆繞樹,人當(dāng)歲暮定思鄉(xiāng)。當(dāng)?shù)谝淮w徙者歸根無望時,面對故鄉(xiāng)明月,他們譜不出逐水曲,唱不出游牧歌,脫口而出的是這首“問我故鄉(xiāng)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數(shù)百年來,這首古樸的民謠,慰藉過多少古槐后裔的創(chuàng)傷,激動過多少古槐后裔的心房,喚起過多少古槐后裔的向往!

 

漲姿勢:相傳在遷民路上,官府怕人們逃跑,把人們的雙手捆綁起來穿在一根繩子上,押解上路,因路途遙遠(yuǎn),難免要上廁所,只好說:“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久而久之,人們就把上廁所簡化成”解手“,從此流傳并沿用至今。

而遷民們的手被一根繩索連著綁在一起,手連著手,經(jīng)過長途跋涉,同甘共苦,相鄰的人漸漸熟知,到了目的地自然也成了患難見真情的朋友。”連手“便成為親密朋友的代名詞。到現(xiàn)在,洪洞當(dāng)?shù)睾驮S多地方的人們?nèi)詫⑵湟玫呐笥逊Q為”連手“。

 

 

春去秋復(fù)來,相思何時歇?多少年來,遍及全國根系祖槐的莘莘游子,情系槐鄉(xiāng)。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

而我,恰像那蒲公英的種子
被風(fēng)吹到哪里
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
因為
不管你分散去了哪里,
“根”就是“根”
只要你回頭看
根就在那里……

 

寫在最后

似終有所悟:其實真沒必要去追究自己究竟該歸屬于何處。

哪里是你喜愛的地方,哪里有你相處愉快的人,哪里或許就是你最終心所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