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漫游記


投稿時間:2018年11月12日 投稿人:wqqw1128

家在青山綠水間,柴門雖設(shè)亦常關(guān)。?

稠花浪蕊隨時有,樂事賞心從古慳。?

世上人多為物役,眼前誰肯掣身還。?

君能不負(fù)平生約,袖有新詩慰病顏。

      披星戴月,日奔夜馳6日2500公里,走過蒙蒙春雨,大霧彌漫,瓢潑大雨,滿目青翠,茂林修竹,看盡迎客松和旗狀樹,皖南大山深處,山水和鳴,涓涓江流呼應(yīng),遠(yuǎn)山含黛,云蒸霧繞,身臨其境如中國水墨暈染潑墨……

 

      1重游詩仙路:潯陽(太白釣臺,相傳李白訪新安高士許宣平來黟過此。)-瀛洲村(“??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海上有五座神山:岱嶼、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馬鞍山(“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jì)”江中撈月采石磯,病死當(dāng)涂李陽冰埋葬)-謝眺樓(謝脁“窗中列遠(yuǎn)岫,庭際俯喬林。”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是詩仙,“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既愛詩又愛酒,探幽尋勝也訪仙。?

    李白初游新安,正是慕許宣平的“仙詩”而來的。許宣平是歙縣人,隱居在陽城山南塢,結(jié)庵而住。?

      許宣平就在那里欽酒吟詩,有時挑點柴禾進(jìn)城出賣,擔(dān)上掛著酒葫蘆和拄杖。賣了柴后,痛欽一醉。?

回到山中,獨自吟哦:?

負(fù)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云入翠微。?

      許宣平雖然隱居山中不問世事,但對艱危疾苦的人,總是盡力相助,因而聲譽很高。然而,當(dāng)人們尋訪和感謝他時,卻又常常不見其人。?

      相傳,為尋訪許宣平,李白來過歙縣游歷。沿途不止一次地看到題在驛站上的許宣平的詩:?

隱居三十載,筑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欽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一邊吟哦,一邊贊道:“此仙人詩也!”于是欣然來歙尋訪許宣平。?

      為紀(jì)念大詩人李白的歙縣之行,后人便把矗立在歙城太平橋頭的一座幽雅的雙層樓閣,命名為“太白樓”。?  ?

      李白為訪許宣平曾在此問路。問路后到了紫陽山下練江邊,只見江上有一破船。船頭有一老翁,豐姿飄灑,儀態(tài)俊逸。?到了江岸,李白問道:“請問許宣平家在何處?”?老翁略微一笑,便吟詩兩句:“門前一竿竹,便是許公家。”?

      李白聽后,點頭前往。走了一會,忽然想起:“‘門前一竿竹’,不就是船頭插立一竿竹篙么?那么許宣平當(dāng)是老翁了。”?

    于是,李白立即回頭,然而老翁已經(jīng)不見了。李白好不懊喪,便找到許宣平的茅庵,在壁上題詩一首:?

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

煙嶺迷高跡,云林隔太虛。?

窺庭但蕭索,倚杖空躊躇。?

應(yīng)化遼天鶴,歸當(dāng)千歲余。?

      李白題完詩,站在望仙橋和新安關(guān)一帶眺望,下看漁梁碼頭,石壁高聳,檣桅林立,浪花翻滾、氣壯山河,淺水灘上水滾湍急,水流此處,激起粼粼起伏的波浪。?

      每當(dāng)夜幕降臨,皓月當(dāng)空的時候,側(cè)映在灘上的月亮,隨著波浪的震蕩,成了幾塊虛線形的碎月。?

      李白訪許宣平雖未能如愿,但歙縣的秀麗景色,卻已使他十分陶醉,酒墨成詩一首:?

天臺國清寺,天下稱四絕。?

我來興唐游,與中更無別。?

卉木劃斷云,高峰頂參雪。?

檻外一條溪,幾回流碎月。

 

 

 

      2再尋魏晉風(fēng):-敬亭山(昭亭東晉避諱司馬昭改為敬亭,“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八公山(淝水之戰(zhàn)“風(fēng)聲鶴唳 草木皆兵”

    戊戌年,正月初四,俄而雨驟,瓢潑濕透,打傘山間徐行,且聽得穿林打竹葉聲如琵琶錯雜彈,偶遇山間黃鶯恰啼,欲尋覓芳蹤,不料驚的鳥兒飛去,無路無石階,幾十米內(nèi)大霧迷散不見天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太白漂泊十年看盡世間炎涼,依然故我孤傲,厭棄仕途紛繁,寄情放逐山水,寫下獨坐敬亭山,石濤國破家亡,出家廣教寺,屢游黃山,以畫為業(yè),黃山的煙雨是失意之人的渡口,還歸山水之間,還歸自我本真。回想兩年前,也是冒雨滁州尋醉翁亭,亭形翼然,翠竹郁郁,忽然明白了歐陽修峰回路轉(zhuǎn),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意趣。     

      人生跌宕恰似黃山的雨和霧,突如其來,毫無預(yù)兆,與其抱怨連連,不如靜靜聽雨落竹葉嘈雜聲,遠(yuǎn)觀云霧茶葉、迎客松,緩緩行山間歸矣,別有一番滋味。

 

 

 

 

 

 

 

 

 

 

 

 

 

 

 

 

 

 

 

      3.徽州擷英:歙硯(歙石的產(chǎn)地以婺源與歙縣交界處的龍尾山,又稱龍尾硯,分為魚子紋、羅紋、金暈紋、眉紋、刷絲紋等類型。南唐后主李煜說“歙硯甲天下”;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米芾說:“金星宋硯,其質(zhì)堅麗,呵氣生云,貯水不涸”。)-壽縣楚幽王墓鑄客-大鼎桐城派遺珍(姚鼐、吳汝綸的字,方大魁的書)

 

 

 

 

 

 

 

 

4.明今曠古絕今兩畫家: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石濤,明帝遺胄,幼年遭變后出家為僧,駐錫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廣教寺,黃山、敬亭山十五年實現(xiàn)藝術(shù)巔峰突破,畫下名作《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等。有幸拜讀《苦瓜和尚畫語錄》,融合中國哲學(xué)、禪意與繪畫技法的畫論)?

 

 

 

 

 

 

 

 

 

 

 

 

 

 

 

 

 

 

 

        偶遇臨時展廳女畫家潘玉良的畫展(潘玉良與徐悲鴻為巴黎國立美術(shù)學(xué)院同學(xué),為東方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潘玉良一歲喪父,八歲喪母,家貧誤入風(fēng)塵,正巧海關(guān)監(jiān)督潘贊化來蕪湖上任,接風(fēng)宴上張玉良琵琶彈奏《卜算子》,潘玉良一生跌宕,從小妾到名畫家,潘贊化資助她出國留學(xué),一手培養(yǎng)了她,但因為出身低微,回上海藝專教授裸體畫被人非議,她一生漂泊國外,長眠在巴黎一座安眠著許多杰出藝術(shù)家的墓地。潘玉良的作品大多遺散海外。)

 

 

 

 

 

 

 

 

 

 

 

 

 

 

 

 

 
 

 

 

 

      戊戌年初三,穿越重重迷霧,走過煙雨江南,走了四個小時沒圍欄一車涉險通過的大山深處小山村胡適故居、徽墨大師胡開文,適之先生蘭蕙書屋遍雕蘭花,真是“我從山中來的蘭花草”,讀胡適先生《容忍與自由》、《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嘗試集》,深慕已久,八千里路云和月,與景區(qū)買票人員侃侃談起胡適先生,說到我們走了近一千里路從北方來到這里,竟然意外獲免票,買票人系胡適家人,說謝謝你們還記得他。胡適先生學(xué)貫中西,博覽群書,36個博士學(xué)位前無古人,開白話、近體詩先河,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舊傳統(tǒng)的守護(hù)人,他的身上兼具徽州儒商的勇敢革新、誠信真誠和徽州文人的溫潤如玉、謙虛謹(jǐn)慎、因循程踐行朱理學(xué)的守舊……

      曹誠英,國內(nèi)農(nóng)學(xué)界第一位女教授,而這位才女,最終為普通大眾所熟知,卻是 “胡適情人”這個身份。所謂“朱顏青鬢都消改,惟剩癡情在”,曹誠英與胡適這段抱憾終生的愛情,也只剩得一地凋零和唏噓……

      曹誠英對胡適癡愛一生,但真正纏綿熱戀,卻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后來曹誠英懷孕,胡適想給她名份,于是有了江冬秀刀逼胡適不離婚的橋段。

      其中一首《虞美人》是曹誠英寫給胡適的:“魚沉雁斷經(jīng)時久,未悉平安否?萬千心事寄無門,此去若能相遇說他聽:朱顏青鬢都消改,惟剩癡情在。廿年孤苦月華知,一似棲霞樓外數(shù)星時。她的癡情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按照曹誠英的遺囑,她的埋骨之地被選在家鄉(xiāng)績溪縣旺川村的村頭路旁。那條路,是去往胡適績溪老家的必經(jīng)之路?;蛘撸栽谄谂?,胡適有一天葉落歸根,定會從她亂草叢中的孤墳前走過……

      據(jù)說胡適門前的楊林橋也是曹誠英捐資修建,路過旺川鎮(zhèn),碰到串親戚堵車,尋而未見曹誠英墓。愛情常是這樣,你愛的人不愛你,愛你的人你不愛,情投意合,雙方父母不愿意、客觀原因分開、錯誤的時間相遇,事若求全不可得,沈園的陸游唐婉強求卻終是分開。胡適說曹誠英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自戀,最好找個好人家嫁了吧。

      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么意義,他就有什么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

 

 

 

 

 

 

 

      初二,涉足久負(fù)盛名的黃山腳下“中國畫里鄉(xiāng)村,桃花源里人家。”西遞和宏村,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今年讀完梁思成英譯《圖像中國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徽派建筑作為中國建筑史濃墨重彩的一筆,琳瑯滿目,不虛此行。?

山繞清溪水繞城,白云碧嶂畫難成。?

處處樓臺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

    家家戶戶的門前流水與青石板街訴說著李改胡國破家亡、從帝王到平民的遠(yuǎn)古故事……

      唐昭宗乾寧四年,宣武節(jié)度使朱溫的部下韓建盡將諸王斬盡殺絕于十六宅。不久,已有身孕的淑妃何氏被昭宗李曄立為皇后。?

?      唐昭宗在朱溫的脅持之下,無奈起駕遷往洛陽,何后產(chǎn)下一男嬰,宮闕建造完畢,朱溫請求發(fā)車起駕,唐昭宗就將皇子托付與徽州人士胡三公。胡三公臨危受命,不顧個人的安危,將皇子帶回婺源考川。? 唐昭宗來到洛陽之后,不久就被朱溫殺害。唐哀宗天祜元年,德王裕等九位皇子也慘遭殺害,何后之子與胡三公來到考川之后,認(rèn)胡三公為義父,取名為昌翼,也是為了感謝胡三公的覆翼、養(yǎng)育之恩。胡昌翼避亂于考川之后,閉門少出,耕讀傳家,不愿招人耳目。?弱冠后的胡昌翼明經(jīng)科進(jìn)士,“明經(jīng)胡氏”由此得名,也由此開枝散葉……?這就是西遞胡氏的“李改胡”由來,后來有一支遷移到績溪,徽商胡雪巖、徽墨大師胡開文、國學(xué)大師胡適都是西遞胡氏后人。

?    胡昌翼長大后,胡三公將他的真實身世坦言相告,并且出示當(dāng)初從宮中帶出的御衣和寶玩。胡昌翼無意仕途,隱居于鄉(xiāng)中,開設(shè)書院,傳道授業(yè)解惑。??

      不久他的身份逐漸被鄉(xiāng)人所知,鄉(xiāng)人不忌國法,紛紛尊稱他為太子。胡昌翼在鄉(xiāng)里好善樂施,曾經(jīng)為了便于鄉(xiāng)人出外,而伐木架橋于二十四都朱源溪上,鄉(xiāng)人稱呼此橋為“太子橋”。元代尚書汪澤民出席橋的落成典禮,作《明經(jīng)橋碑記》,立石于橋側(cè)。

 

 

 

 

 

 

 

 

 

 

 

 

 

 

 

 

 

      凡事只有經(jīng)過,才知道會有許多的難和易,也才會知道舍和得?;首颖艿湥M(jìn)士辭官,興商行善,修橋補路,是苦多?還是樂更多???

    反觀前世今生,誰都是自己去經(jīng)過,去取舍。功成名就,榮歸故里,造福八方,固然可喜,籍籍無名,默默無聞,也是紅塵之中的一曲離歌,活一人、存一世、經(jīng)一事,都是幸運和收獲。?

?      多做,可能會有益;不做,也是閑適的一道風(fēng)景,你只是你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世俗的名利物欲不過如黃山的過眼煙云,如新安江的水波浩渺,非寧靜致遠(yuǎn)無以致遠(yuǎn),虛懷若谷,靜水流深,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中庸之道也。

 

 

 

 

 

 

 

 

 

 

 

 

 

 

 

獨坐水邊草,水流春日長。?

      黃山腳下的宏村,十戶九汪,生活在皖南黟縣的汪氏家族還在篳路籃縷,以啟山林之中。因為居住的村莊屢次遭受火災(zāi),幾經(jīng)搬遷,他們終于找到了一處與祖先遺言中相似的安居樂業(yè)之地:一汪永不干涸的清泉,東西兩條河流環(huán)抱左右,在祖先的遺夢中,牛是富裕的象征,水是福澤子孫的保證。為此,家族的女頭領(lǐng)胡重娘依據(jù)對祖先遺夢的解讀,把新建的村莊規(guī)劃為一個牛形村落:鑿清泉以為池塘,引西溪水為補充,擴大為"月沼",成為想象中的"牛胃",通過二個出水口,建成縱橫交織,長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戶戶,水圳被稱為"牛腸",水圳的水經(jīng)過使用之后,全部匯聚到村南被稱為"牛肚"的南湖。?

      宏村鎮(zhèn)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是一座經(jīng)過嚴(yán)謹(jǐn)規(guī)劃的古村落。村內(nèi)外人工水系的規(guī)劃設(shè)計相當(dāng)精致巧妙,澤水而居,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得益彰。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這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留下的千古絕唱,意思是一輩子想去人間仙境,可做夢也沒夢到人間仙境原來在徽州。?也就是說,徽州之美是人的想象力抵達(dá)不到的地方。?

  湯顯祖全詩是:“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想去而去不成這詩要結(jié)合當(dāng)時的背景來看的。最后他還是沒去成  原因也就成了一個懸念。?

      湯顯祖當(dāng)時乏絕者,潦倒也,困窮也。他的朋友建議他去徽州,無非希望到徽州尋求復(fù)出的機會,而這機會應(yīng)該還是寄托在許國身上。?

    萬歷十九年,許國就已退休回徽州歙縣故里。只要看如今還矗立在歙縣古城內(nèi)的許國八腳牌坊,雖然退了休,但許國既曾是皇帝的老師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薦,湯顯祖的人生就會發(fā)生變化。?

    所以湯顯祖的友人吳序當(dāng)是勸湯顯祖到徽州去晉見許國,以消除隔閡,重修師生之誼,只要許國肯對皇帝說句話,就能改變自己的困境。?

      詩句“黃白”,明指黃山、白岳(齊云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無論是什么原因使其黃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

  事實上,詩一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一個充滿銅臭味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得到黃山白岳之間的徽州去。這也許還真符合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

      因為明清時期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dāng)是個俗人羨慕的流金之地。 ?

      湯顯祖那時被建議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許國也,仙道者齊云山也,?因此,這首詩如被理解為作者對徽州風(fēng)光的贊美,就大錯特錯。它應(yīng)該表達(dá)作者不肯低頭求人的一種心態(tài):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一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話,他應(yīng)該會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結(jié)尾兩句:“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顯祖先生生不逢時也。

      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xué)家,“東方莎士比亞”,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張居正當(dāng)權(quán)時期找他替兒子考試被拒,湯顯祖得罪張居正后永遠(yuǎn)落地,?他目睹當(dāng)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海南徐聞,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quán)貴而招致權(quán)貴反對,終于湯顯祖憤而棄官歸里,打消仕進(jìn)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過起“每年添一卷詩足矣”。?

?

 

 

 

 

 

 

 

 

 

      許國石坊建于明朝萬歷年十二年,坊主許國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xué)士,因平定云南邊境叛亂有功,又晉升為少保,封武英殿大學(xué)士。?

      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許國”是許國的的全部頭銜。(“少保”是太保的副級,屬皇帝的高級顧問,“太子太保”是輔導(dǎo)太 子的老師,“禮部尚書”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教育部長和外交部長,“武英殿”是皇宮內(nèi)許國辦公的地方,“大學(xué)士”是內(nèi)閣成員的稱號。)?

      許國回到老家歙縣,興師動眾,鳩集工匠,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八腳牌樓還有一段饒有興味的傳說。?

    據(jù)說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許國靈機一動,想了個“先斬后奏”的點子。許國建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個月才回朝復(fù)命。許國跪在殿上久默無聲,皇上迷惑,責(zé)備說:“朕準(zhǔn)卿四月之假回鄉(xiāng)造坊,為何延為八月??

      建坊這么久,不是說是四腳,就是八腳也早就造好了”。許國聽了,頓時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準(zhǔn),臣建的正是八腳牌樓。”?

      皇帝聽了哭笑不得,皇帝開金口不得反悔。就這樣,許國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

      這當(dāng)然是傳說,不過據(jù)專家考證,全國就只有這么一座八腳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為例了”了。

 

 

 

 

 

 

 

 

 

 

      說到湯顯祖《牡丹亭》,不得不提到的還有京劇的發(fā)源,“徽班進(jìn)京”,曹文埴清朝安徽歙縣雄村人。乾隆年間戶部尚書,為官持正,不附權(quán)臣和珅,以母老引退,曹家是揚州鹽商之首,多落腳揚州,母親聽不懂昆曲,于是孝敬的曹文埴組建徽班。

      乾隆80歲壽辰,曹文埴把自己私家的“廉家班”更名為“慶升班”,曹文埴家班的這次演出,共演了《水淹七軍》、《奇雙會》等八出戲,皇親國戚們于是稱贊不已。三慶、春臺、和春、四喜就是“四大徽班”,進(jìn)京后,經(jīng)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diào)”藝人合作演出。在不斷的同臺演出中,逐步以徽調(diào)的“二黃”和漢調(diào)的“西皮”為基調(diào),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梆子等戲曲的曲調(diào)、演技,揉和在一起,形成了日后成為國粹藝術(shù)的京劇。

?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1600年唐朝開始修建的龍川古村落水街、五百年明朝抗倭名將兵部尚書胡宗憲,一手提拔戚繼光、俞大猷,組建戚家軍,招納大畫家徐渭、書畫家文征明做幕僚,主持編纂的《籌海圖編》一書,對于中國海防史尤其是釣魚島主權(quán)的明確標(biāo)注,意義巨大深遠(yuǎn),成為后代中國海防和主權(quán)歷史的圭臬。因跟結(jié)交權(quán)貴,與嚴(yán)嵩一派,冤死獄中,毀譽參半。歷史上人們把胡宗憲的功勞與明朝“土木之變”中的于謙相提并論:“不是于、胡雙少保,大明終作小朝庭”。胡宗憲盡管朝廷為他平了反,恢復(fù)了名譽和職位,并加封謚號“襄懋”。但歷史學(xué)家們卻沒有引起重視,以至于幾百年來,英名不彰,青史蒙塵。一甲子前,戶部尚書、大理寺正卿,斷案公明、清正廉潔的胡富。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fēng)。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不得不提的吾愛徐渭,徐渭,紹興人,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曾擔(dān)任胡宗憲幕僚,胡宗憲被下獄后,徐渭在憂懼發(fā)狂之下自殺九次卻不死。后因殺繼妻被下獄論死被囚七年,晚年貧病交加,藏書數(shù)千卷也被變賣殆盡,常至斷炊,當(dāng)他去世時,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chuàng)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chuàng)了一代畫風(fēng),對后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自認(rèn)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變后出家為僧,半世云游,以賣畫為業(yè)。

      明靖江王朱贊儀十世孫,父亨嘉因自稱監(jiān)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于福州。時石濤年幼,由太監(jiān)帶走,后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蘭竹、梅花,無不精妙。且能熔鑄千古,獨出手眼。其構(gòu)圖之奇妙,筆墨之神化,題詩之超逸,都表現(xiàn)了他的風(fēng)骨,早脫前人窠臼。?

      他輕視泥古不化之風(fēng),是明末清初畫壇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強調(diào)“畫家要面向現(xiàn)實,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盡奇峰打草稿”,創(chuàng)造自己的藝術(shù)意境。要“借古以開今”,從實際生活中獲得感受。其創(chuàng)造性,就表現(xiàn)在他個人心情與自然的交流,達(dá)到從古人入、從造化出的藝術(shù)境界。他的皴法是為山川“開生面”,用得很靈活。直到年老力衰病重時,仍作設(shè)色山水冊書畫各十二幀。

      石濤號稱出生于帝王胄裔,性格中充滿“動”的因素,雖身處佛門卻心向紅塵??滴跄涎矔r,石濤曾兩次接駕,山呼萬歲,且主動進(jìn)京交結(jié)達(dá)官顯貴,企圖出人頭地,但權(quán)貴僅當(dāng)其為一名會畫畫的和尚而已,故功敗垂成,致使石濤在清高自許與不甘岑寂之間矛盾地渡過了一生。但石濤聰明絕頂,他巧妙地把心中的矛盾發(fā)泄到畫作之中,使其畫作縱橫排闥、閃轉(zhuǎn)騰挪,充滿動感與張力,這是他異于常人之處,也是常人無法達(dá)到的境界。

 

 

 

 

 

 

 

 

 

 

 

    漸江俗名江韜,字六奇。他早年習(xí)舉子業(yè),做過明朝的諸生。三十四歲那年,李自成帶領(lǐng)他的起義軍殺入京城,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明朝滅亡了。隨后,清兵入關(guān),占領(lǐng)了京城之后又揮師南下,進(jìn)攻徽州城陷,他的家鄉(xiāng)就在清軍的鐵蹄下巢傾卵覆。

    以“甲申之變”為標(biāo)志,明代的知識分子們經(jīng)歷了一場大變故。在這場變故中,有的在英勇地抵抗,有的自殺殉國;更多的人則是隱退山林,或在佛寺中安身─漸江走的便是后一條路。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即為漸江名言。

      他超脫于世俗的煩擾之外,遁入于大自然之中,向往于“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向往于“云山蒼蒼,煙水茫茫”,向往于“踏雪入山,尋梅出屋”。他既不像八大山人那樣苦心地經(jīng)營寺院,更不像石濤那樣自稱“臣僧”,而是掛瓢曳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這一切構(gòu)成了他清白高尚的一生。?

      漸江的一生是高潔的。這一生,就像他自己在《畫偈》中所描寫的,一輩子都有如晚秋的遠(yuǎn)樹孤亭,落日薄山,歸鳥已盡,而一溪寒月,卻默默地照著漁夫的小舟。?

他超世,但是并不忘世。?

這便是他,漸江的心境

 

 

 

 

 

      近代大畫家黃賓虹,說過“黃山是我?guī)?,我是黃山友”,在26歲那年,全家從金華遷回老家歙縣潭渡村,前后在故里潭渡村生活約30年。退回老家的黃賓虹,跟隨父親制墨,養(yǎng)家糊口,繼續(xù)師從名儒汪宗沂先生。他的老師做過李鴻章的幕僚,后棄官歸隱教學(xué)。?

      黃賓虹后來還有機會幫助清代大畫家黃真民的后人整理所收藏的名畫,讓黃賓虹有機會見到許多宋元真跡。黃賓虹最愛新安畫派的漸江,他的畫清逸蕭散,兼有北宋風(fēng)骨,元人氣韻。那次整理中發(fā)現(xiàn)有兩幅漸江的真跡,一幅是仿“元四家”吳鎮(zhèn)和倪瓚的長卷,一幅是《枯木竹石》。后來黃賓虹在畫齋里待了許多天,凡自己喜愛的真跡都細(xì)細(xì)加以臨摹。

    黃賓虹之所以與其他藝術(shù)家不同,就是他本人有強烈的中國士的精神,包括他后來與譚嗣同的交往,以及在潭渡村聚徒教練拳術(shù),就是希望在國家危難之際準(zhǔn)備實力,以圖大舉。?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殺害的噩耗傳到潭渡,讓黃賓虹悲憤異常,大哭一場,后來有鄉(xiāng)人到省城告密他是譚的同謀者,黃賓虹只好連夜出逃去杭州、金華,最后到達(dá)上海。

      44歲的黃賓虹來到上海,上海是中國最為開風(fēng)氣之先的大都市,面對那些說話總是帶些英語的滬上名流,黃賓虹是有強烈落差的,畢竟他只是個歙縣的鄉(xiāng)下人。為了養(yǎng)家糊口,黃賓虹在上海做過編輯、出版人、畫家、教授、收藏家等不同的角色。其實,這個時候,他更是把自己當(dāng)成一個學(xué)人。?比如他負(fù)責(zé)編輯 《美術(shù)叢書》,全書輯錄了美術(shù)論著257種,內(nèi)容涵蓋了金石書畫、碑版、陶瓷、筆墨紙硯、印章篆刻、印泥、裝潢、琉璃、游具、杖扇、茶藝、琴劍、錦繡等各個傳統(tǒng)藝術(shù)門類。

      某種程度上,黃賓虹更像一位藝術(shù)修行者,他69歲還去四川登山寫生,70歲登道教圣地青城山,71歲登黃山,72歲重游桂林山水,寫生香港山水,總結(jié)出非常獨特的 “知白守黑”、“屋漏痕”、“月移壁”等繪畫理論。他不是刻意去玩理論,而是下真功夫去追求“內(nèi)美”。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wù)運動的主要領(lǐng)導(dǎo)人之一,安徽合肥肥東人,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洋務(wù)運動的領(lǐng)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

      他挨了一槍,抵了一億兩白銀,卻兩次淪為國人眼中的漢奸和賣國賊。個中苦痛、無奈又有幾人能知?伊藤博文堅持必須賠款三億兩白銀,以及割讓臺灣、遼東半島,李鴻章想盡一切辦法表示為難,實在辦不到。最終在第三輪談判之后,李鴻章被一名日本刺客打中面頰,險些丟了性命,象征著他身份的黃馬褂被橫流的鮮血染紅。?最終,因為這顆子彈,李鴻章替大清王朝減免了一億兩白銀。?李鴻章離開日本時候發(fā)誓,終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后李鴻章出訪歐美各國,不得不在日本轉(zhuǎn)船,但是已經(jīng)花甲之年的李鴻章堅持不登岸,在兩條船之間支起的舢板顫顫巍巍地走了過去。?他再也不想面對這片屈辱之地,這是他的堅持。?

?      可是甲午一戰(zhàn)讓李鴻章奮斗半生的事業(yè)都化為飛灰,生生打斷了中國國運再次好轉(zhuǎn)的契機。馬關(guān)的墨跡未干,李鴻章已經(jīng)掛上了“李二先生是漢奸”的罵名。

      李鴻章一生,書生點兵,創(chuàng)辦淮軍協(xié)助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剿滅捻軍之亂,之后一手策動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wù)運動。他是那個時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但是戰(zhàn)爭的失敗,他經(jīng)手的不平等條約讓大多數(shù)國人對他戟指怒罵,甚至在死后多年還被人挖出尸體。?

?      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敵人伊藤博文給了他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曾經(jīng)作為洋務(wù)重臣的李鴻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的數(shù)個第一:?第一條近代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制造廠。第一批軍工廠。第一支近代化軍隊。第一批官派海外留學(xué)生。第一支近代化海軍。第一條電報線。?這一切都被掩蓋在“賣國”的罵名之下。

 

 

 

 

 

 

 

 

 

 

 

 

      包拯,廬州合肥人,被提拔為大理寺丞、知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時。當(dāng)時端州特產(chǎn)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當(dāng)?shù)孛磕晗虺⑦M(jìn)貢。凡在這里做“一把手”的官員,?都在“貢硯”規(guī)定的數(shù)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shù)額以賄賂朝廷權(quán)貴,所謂“打點”中央的關(guān)系,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fù)擔(dān)。?

    個性官員包拯一上任就高調(diào)破除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guī)則,下令只能按規(guī)定數(shù)量生產(chǎn)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zhǔn)私自加碼,違者重罰。?并且表態(tài),自己作為“一把手”,決不要一塊端硯。此舉在當(dāng)?shù)叵破疖幦淮蟛?。三年后,包拯任期滿,被調(diào)至中央任職,果然“歲滿不持一硯歸”。?《包公擲硯》的故事就是以這個藍(lán)本創(chuàng)作的。?

      有幸造訪瞻仰包公墓,包拯大人全家墓葬,隨葬品不過安徽普通歙硯一方及六件飯碗、茶杯爾,印證了包龍圖大人清正忠直廉潔的一生。

    《鍘美案》是虛構(gòu)的,但包拯確實辦過一件比《鍘美案》還大的案件 ,雖然主角不是駙馬爺,卻也是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 ?

      我們大都知道宋仁宗有個皇叔八賢王趙德方,但趙德方還有個王爺?shù)艿芙汹w德軒,此人不愛拋頭露面,喜歡宅在家里遛狗玩鳥,侍弄花花草草,因此不為人所知。?

      趙德軒有個兒子趙青,年齡比仁宗小四五歲,但他長了一張巧嘴,總把仁宗皇帝哄得開開心心,就連仁宗的母親皇太后對他也寵信有加。?

      仗著自己的身份特殊,又有當(dāng)朝皇帝護(hù)著,趙青平日里飛揚跋扈驕橫異常,天天胡作非為恣意妄為。文武百官對其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所以人人見了他都敬而遠(yuǎn)之。?

?      那一年夏秋交接之際,在京城里闖蕩膩煩的趙青帶著一幫狗腿子去了郊外,來到了一個名叫臥佛寺的廟,正趕上這天瞿員外的女兒來廟里上香還愿,習(xí)慣了欺男霸女的趙青看直了眼,二話不說非要把那姑娘搶去做小妾。?姑娘身邊的兩個隨從被趙青手下的打手三拳兩腳打翻在地,兩人一命嗚呼,翟員外的女兒就這樣被光天化日之下?lián)屪?,因為冰清玉潔的姑娘誓死不從,趁人不備時以頭碰墻而亡,場面極其慘烈!?

?      翟員外夫妻倆悲痛欲絕,開始了艱難曲折的上訪生涯,他們?nèi)チ酥⒕┏潜O(jiān)察員及大理寺,皆被一一婉拒,無人敢接案。反被趙青捏造了莫須有的罪名,不出一個月,瞿員外在牢獄里被活活折磨致死!?剩下瞿妻一個人,她來開封府找包拯告狀。?

      包拯最后當(dāng)堂宣判: 趙青罪大惡極,虎頭鍘伺候。趙德軒以王爺身份對包拯施壓,包拯不為所動,最后趙家搬來了皇太后,乃至仁宗也親自來到了開封府,仁宗惱怒威脅要將包拯撤職。?

      無奈之下的包拯和瞿妻商量,可不可以接受趙家的千兩黃金賠償和解。瞿妻堅辭拒絕,并痛斥朝廷官官相護(hù),最后乘人不備撞柱身亡!?

?      包拯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一家三口,盡皆喪命,天理昭昭,難恕其罪!他摘下烏紗帽,寧可丟官罷職也要替天行道。在包拯堅持下,趙青最終人頭落地。包拯終于替瞿員外一家申冤報了仇。?

?      宋仁宗雖然表示要嚴(yán)辦包拯,但心里卻對其秉公執(zhí)法不畏強權(quán)的做法很是欣賞,最后此事也在仁宗打壓下平息下去,畢竟皇族內(nèi)的丑事不宜張揚。后來不知誰將此事改編成戲曲,不過卻是將里面的人物換了血,王爺?shù)膬鹤幼兂闪笋€馬爺,內(nèi)容也變更了不少。歐陽修曾以這樣的文字評價包拯一生:“少有孝行,聞于鄉(xiāng)里;晚有直節(jié),著在朝廷”。可謂是對包拯一生之中肯之評。 愿包龍圖大人激濁揚清,蕩世間淫穢貪腐之流弊。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得意之人去京城,失意之人到徽州,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罩菔抢畎缀擦直毁H,浪跡天涯,詩行千里的豪情,是石濤、漸江歸隱山林,忘卻繁華的淡泊,是湯顯祖、徐渭、胡適找到生之摯愛的赤誠熱烈,苦心孤詣,默默耕耘,是許國、胡宗憲、李鴻章的千秋功業(yè)任人評說的豁達(dá)無悔,是曹文埴、胡富、包拯的清廉中直,不畏強權(quán)的出淤泥而不染……

 

 

 

 

 

      用徽州楹聯(lián)作結(jié):“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從吃虧來。”有些委屈我們必須要學(xué)會承受,因為你承受的所有的委屈,在你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成為照亮你未來的光。你終有一天要驕傲地屹立于人群之中讓過往的所有委屈都變得值得。?

      世間少我一個,多我一個,或者我時而幸運,時而受災(zāi)禍侵逼,我以為這都無傷天地之和。你如果問我,人們應(yīng)該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說,就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像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