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西域古城.感受別樣風(fēng)情


投稿時間:2019年02月11日 投稿人:盧范經(jīng)

       我們一踏上新疆土地就常聽到“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沒到古城也算白來”說法,可見 喀什葛爾古城--高臺民居的魅力。在喀什迷宮般的老城與現(xiàn)代高樓交匯融合,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吐曼河大橋一側(cè),與另一側(cè)的高樓大廈形成截然不同的風(fēng)景,喀什古城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國保存下來最具古西域特色的傳統(tǒng)歷史街區(qū),從漢、唐以來就成為絲綢之路上最美麗、最繁華、最具詩意和傳奇色彩的城市,素有“喀什的靈魂”之稱。

1. 高臺民居建在喀什市古城東北端一處高40多米、長800多米黃土懸崖上,他們用生土依崖而建,隨著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我們看到一對畫家在畫圖。圖片描述

       高臺民居建在喀什市古城東北端一處高40多米、長800多米黃土懸崖上,他們用生土依崖而建,隨著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這些隨意建造的樓上樓、樓外樓之間,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曲彎彎、忽上忽下的50多條小巷,沒有本地人帶路,外來人一定會迷路。

       古城四處散布著“過街樓”、“半街樓”、“懸空樓”、“樓上樓”、小胡同等具有濃郁維吾爾族特色的住宅建筑群,民居內(nèi)的庭院布局、室內(nèi)外建筑、裝飾風(fēng)格,處處體現(xiàn)著維吾爾民族的濃厚民俗風(fēng)情和傳統(tǒng)文化,老城里除了蒙著頭巾面紗的少女、老人外,到處可見的就是天真爛漫的維族小孩。

圖片描述2.高臺民居依舊保留了古老土陶作坊、老宅、清真寺等千百年前的古跡,這里聚集著人文、民俗、藝術(shù)的地方,中國學(xué)者稱喀什古城為中國僅存的古西域文化特色老城,被譽為“維吾爾族活的民俗博物館”,聯(lián)合國專家評價它是“絲綢之路”上遺存的最重要老城。

圖片描述3.老城內(nèi)無數(shù)條相通的古巷,巷巷相連,盤延曲折,不過不必擔(dān)心迷路,凡是能夠走通的長巷,都以六角磚鋪道;而凡是死胡同都以方磚鋪地,迷失方向的時候找到六角磚鋪的路就能輕易走出。

圖片描述4.維族婦女一般是不能讓其他男人看見自己的容顏,只有自己的父親、兄弟、丈夫才能看,其他男人是不能看的。所以在老城內(nèi)經(jīng)常會碰到用布蒙著臉,神神秘秘的行走在古老的巷道里的婦女,這就是西域的古老。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的婦女也開始掀開面紗,展示著“秋波一模樣”。

       高臺民居里我們看到了用傳統(tǒng)涯土燒磚的第六代土陶傳人--吾麥爾·艾力,兄弟倆還在延續(xù)著制陶為生燒陶這個古老職業(yè)。制陶從水泡土、和泥、做坯、上釉、畫畫等50多道工序,由于每一道工序全憑感覺和經(jīng)驗手工制作,因此不會出現(xiàn)兩樣完全相同的作品,“這也是土陶的魅力所在”。

       傳統(tǒng)的土陶制品多為壺、缸、碗、瓶等維吾爾族民眾的生活用具,也有用土陶燒制油燈、燭臺、筆筒、花瓶等制品,這些制品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吾麥爾·艾力說現(xiàn)在土陶制品的實用性已逐漸被觀賞性取代,成為最具西域風(fēng)情的藝術(shù)品,讓那些來探密西域古城的人們帶走一份凝結(jié)在土陶上的溫存。

圖片描述5. 高臺民居里我們看到了用傳統(tǒng)涯土燒磚的第六代土陶傳人--吾麥爾·艾力,他說現(xiàn)在土陶制品的實用性已逐漸被觀賞性取代,成為最具西域風(fēng)情的藝術(shù)品,讓那些來探密西域古城的人們帶走一份凝結(jié)在土陶上的溫存。

圖片描述6. 制陶從水泡土、和泥、做坯、上釉、畫畫等50多道工序,由于每一道工序全憑感覺和經(jīng)驗手工制作,因此不會出現(xiàn)兩樣完全相同的作品,“這也是土陶的魅力所在”。

圖片描述7. 傳統(tǒng)的土陶制品多為壺、缸、碗、瓶等維吾爾族民眾的生活用具,也有用土陶燒制油燈、燭臺、筆筒、花瓶等制品,這些制品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圖片描述8.在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我們來到這家手工制作、銷售維族樂器制品的民居,看到我們在拍攝,父子倆大方的配合我們。

    “污水靠蒸發(fā),垃圾靠風(fēng)刮,水管墻上掛,解手房頂爬”,曾是喀什古城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走在古城老街中,隨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坊,有做首飾的、打鐵的、木器制作的、樂器打磨的、打馕的、彈棉花的、制陶的、編葦席的、織麻袋的、做帽子的等,匯集出的聲響是一首原生樸素的合唱,雖然沒有了書中描述的駝鈴馬嘶,星月城堡下的驢車換成了四輪汽車,但絢麗的花毯圖案依舊,孜然烤肉仍在爐上,土陶藝術(shù)品始終留傳,千年后的喀什仍然生生不息。

圖片描述9. 走在古城老街中,隨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坊,有做首飾的、打鐵的、木器制作的、樂器打磨的、打馕的、彈棉花的、制陶的、編葦席的、織麻袋的、做帽子的等,匯集出的聲響是一首原生樸素的合唱。

圖片描述10.這些隨意建造的樓上樓、樓外樓之間,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曲彎彎、忽上忽下的50多條小巷,沒有本地人帶路,外來人一定會迷路。

圖片描述11. 雖然沒有了書中描述的駝鈴馬嘶,星月城堡下的驢車換成了四輪汽車,但絢麗的花毯圖案依舊,孜然烤肉仍在爐上,土陶藝術(shù)品始終留傳,千年后的喀什仍然生生不息。

       老城內(nèi)古巷相連、盤延曲折,凡是以六角磚鋪道的都能四通八達,而以方磚鋪地的是死胡同,迷失方向的時候找到六角磚鋪的路就能輕易走出;這里的門全是雙扇木門,半開的木門表示家里有男人在、關(guān)閉的則表示只有女人在,男人不在家;民居的臥室一般不允許客人進入,特別是女孩子的閨房;維族的婦女只有自己的父親、兄弟、丈夫才能看,其他男人是不能看的,所以在老城內(nèi)經(jīng)常會碰到用布蒙著臉,神神秘秘的行走在古老的巷道里的婦女,這就是西域古城的風(fēng)情。漫步在喀什老城仿佛穿越古老的時空,令人遐想。  

圖片描述12.老城處處體現(xiàn)著維吾爾民族的濃厚民俗風(fēng)情和傳統(tǒng)文化,老城里除了蒙著頭巾面紗的少女、老人外,到處可見的就是天真爛漫的維族小孩。

圖片描述13. 維族民居的臥室一般不允許游客進入,特別是女孩子的閨房。在經(jīng)得主人同意后,我們被允許進入這家主人的臥室拍攝,家徒四壁的房間中間掛了兩條繩子作為小孩子的搖欄。

圖片描述14.彎彎曲曲窄小的胡同里,似乎走在迷宮里,老城里的交通主要以自行車為主。

       高臺民居依舊保留了古老土陶作坊、老宅、清真寺等千百年前的古跡,聚居著維吾爾族居民600多戶2400多人,大多從事傳統(tǒng)手工業(yè),除從事制陶工藝外,還生產(chǎn)具有維吾爾族民間工藝,特色的花帽、服飾、刺繡、刀具、皮革制品、編織品等,聚集著人文、民俗、藝術(shù)的地方,中國學(xué)者稱喀什古城為中國僅存的古西域文化特色老城,被譽為“維吾爾族活的民俗博物館”,聯(lián)合國專家評價它是“絲綢之路”上遺存的最重要老城。

圖片描述15.維族老漢正忙著做馕,我和他打招呼時他很配合我的拍攝。

圖片描述16.維族小朋友對著我的鏡頭,撅著嘴巴,做著鬼臉,天真而可愛,對著我的鏡頭笑容還是有幾分羞澀。

圖片描述17.這里的門全是雙扇木門,陳舊木門透露的歷史滄桑的色彩,古老而又虛化。有些家的門半開著,有的則是關(guān)閉,意思也不一樣,半開的表示家里有男人在,關(guān)閉的則表示只有女人在,男人不在家。

圖片描述18.高臺民居建于高40多米黃土高崖,所以進出非常不方便。我們出老城的時候,碰上維族小孩正推著幾十斤重南瓜的自行車往上爬,最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幫他將車子扛上高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