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古牌坊:我們不一樣,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境遇


投稿時間:2020年01月27日 投稿人:掌上花

        牌坊,國內現存數量較大,以明清居多,然而以“群”計的極少。最為知名的,是安徽歙縣棠樾的鮑氏牌坊群,我讀書時在雜志上看過,神往已久,不成想,就在重慶隔壁,確切說,我大榮昌隔壁,就有另一個牌坊群:隆昌古牌坊群。

        成渝古道上,曾經遍立牌坊,歷本朝紅羊劫后,所剩無多,最集中處,就在川渝交界的隆昌。隆昌現存古牌坊17座,計響石鎮(zhèn)2座,縣城北關及周邊6座,南關及周邊7座,石燕橋鎮(zhèn)1座,漁箭鎮(zhèn)1座,分布呈中心發(fā)散,縣城的13座牌坊連片樹立,蔚為壯觀,于2001年入列第五批國保——要知道,即便2019年第八批國保單位公布后,以牌坊入國保的仍然不多,現存大多數牌坊仍僅止于省?;蚴斜!?/p>

        我分兩次,共尋訪了響石鎮(zhèn)、南關、石燕橋鎮(zhèn)、漁箭鎮(zhèn)共11座牌坊。

 

響石鎮(zhèn)雙牌坊

        響石鎮(zhèn)據縣城十幾公里,鎮(zhèn)子不大,可能因為趕場的關系,非常熱鬧。一早知道雙坊位于牌坊街,然而導航竟沒有收錄這條街,啟動人肉導航輾轉幾次終于找到。鎮(zhèn)上四處是人,到了這條老街,人一下跑沒了,風貌立刻倒退三十年。

響石鎮(zhèn)牌坊街街口

沿著間雜荒草的石板路走過去,古牌坊漏出檐角和鴟尾。

        走在小街上,一頭一尾,兩座牌坊非常醒目。

        街西端是稍早的楊邱氏貞潔坊。貞潔坊是最常見的一種牌坊,古代為表彰老公早逝,守寡而終的婦女而建,按照明清時候的價值觀,是極榮耀的一件事。這類坊背后的故事千篇一律,就暫且不表了。

楊邱氏貞潔坊

        形制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說來拗口,對照實物,應該不難理解這些術語。

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式牌坊

        此坊建于嘉慶二十三年,即公元1818年,距今整整兩百年,是隆昌清代牌坊中最老的一座。雖然老,但是基本全是原始構件,除了西面裝飾紋飾略有磨損外,剎頂、坊體、楹聯、碑文、雀替、抱鼓及瑞獸石刻保存非常完整,堪稱隆昌清代牌坊的標準件,隆昌其他清代坊,可能或多或少參考了這座牌坊。因此,看了這座最老的清代坊,其他十幾座都看起來似曾相識了。

        來看看楊邱氏貞潔坊的抱鼓。牌坊大多下部空虛,上部繁復寬大,重心很高。抱鼓夾持于立柱兩側,利用三角形更穩(wěn)定的原理,使整個牌坊保持穩(wěn)固和直立。一般牌坊有幾根立柱,就有幾對抱鼓。作為力學構件,抱鼓必不可少,講究一點的,也可以在紋飾上大做文章。楊邱氏貞潔坊抱鼓上就有精美的花紋,整體造型也靈動活潑??客鈨筛⒅鶅蓚缺Ч捻斏?,各自蹲著一只石雕象,靠內立柱的抱鼓上,則蹲著石獅子。幾乎所有隆昌清代牌坊的石雕瑞獸,都遵循了同樣的排布和規(guī)制,連造型都完全雷同,就像一個批次生產的一樣。

楊邱氏貞潔坊抱鼓

楊邱氏貞潔坊抱鼓上蹲的瑞獸

        老街東端是楊林氏節(jié)孝坊,建于咸豐三年(1853年)。不僅有“節(jié)”,還有“孝”,顯然這位楊林氏不僅守寡,照顧公婆也很盡心。甘苦寸心知。這座坊旁邊就是響石鎮(zhèn)的小學和幼兒園。適值開學,小朋友們在牌坊下趕著作業(yè)。

楊林氏節(jié)孝坊

旁邊圍墻上的“壁畫”也是非常朋克

        和楊邱氏坊一樣,這座牌坊也是原構,有著清代建筑自乾隆朝起一貫的畫滿、雕滿的審美趣味,基本不留白,大的立面雕傳統(tǒng)節(jié)孝故事,小的立面雕花雕草寫字。兩座坊都是奉旨而建。想來古代皇帝,每天收到求表揚的節(jié)孝故事蠻多的。

節(jié)孝坊細部

        響石鎮(zhèn)雙牌坊的尋訪體驗蠻好的。老街的氣息和牌坊風格相得益彰。

牌坊與老街風貌,相得益彰

        相信不久,這條老街該被拆遷了,立于新樓房中間的老牌坊,還會像現在這樣氣韻從容么?

 

南關牌坊群

        響石鎮(zhèn)雙牌坊只能稱“對”,真正讓隆昌牌坊成其為“群”的,是縣城的南關和北關。

        隆昌縣城南關牌坊群現存清代牌坊6座,立于一個開放的仿古街道上;而北關牌坊群現存4座,目前是一個收費景區(qū)。

        有免費的當然先看免費的??催^南關,隆昌牌坊群的氣勢、形制、類型已經基本都能看全了,加上時間緊湊,大雨攪興,北關也就放棄了。

        看看這綿延的牌坊吧!從頭數過去,一時還不能分辨到底有幾座。氣勢一點不輸棠樾。

南關牌坊群

南關牌坊群

        總計六座,從前到后分別是覺羅國歡德政坊,李吉壽德政坊,節(jié)孝總坊兩座,舒承湜百歲坊和郭玉巒功德坊。6座牌坊,4種類型。

        德政坊:表彰地方官為官清正或者政績卓著的牌坊。一般為本地鄉(xiāng)紳報請設立。北關牌坊群4座牌坊,有3座是德政坊,加上南關這兩座,都建立于道光到同治的幾十年間。短短二三十年,隆昌就出了5位全國先進官員。官民互動還是蠻頻繁的。

        節(jié)孝坊:和響石鎮(zhèn)的兩座同類型,牌坊的主力類型。南關的兩座節(jié)孝坊都是總坊,就是多人集中表彰,立一座坊。其中一座總坊,除了烈女之外,還有一名孝子。男女同坊,比較罕見。然而,牌坊旁的說明講這兩座節(jié)孝總坊是全國的孤例,卻是言過其實了?,F存可查較為著名,表彰百人以上的節(jié)孝總坊,川內至少還有梓潼縣長卿鎮(zhèn),犍為縣文廟等處。

        百歲坊:古人短命,七十已經“古來稀”了,老人活至百歲,不僅僅是個人和家族的事,也被視為盛世祥瑞,可以立坊紀念。

        功德坊:修橋鋪路,扶危濟困。做慈善,為政府分憂,當然是大大的好。

        然而,可能因為位于行政中心,受過政治運動侵擾的關系,南關的牌坊,保存狀況是不如響石鎮(zhèn)的。好幾座牌坊的部分石質飛檐、鴟尾、剎頂、抱鼓石都是補刻的。所有的抱鼓,都沒有花紋或只寥寥幾筆,比起響石鎮(zhèn)雙坊,甚是草率。

        包括著名的第一座覺羅國歡德政坊上的石雕,看起來都有點新,疑似復制品。最頂上是只裸體公猴子,頂著一顆印,寓意公侯百代,封侯掛印。呵呵,諧音梗。

公猴掛印

        高大的男女同表的節(jié)孝總坊。孝子僅一人,位于左側上部,其余187人,一水的XXX之妻X氏。想來也是可憐,即使受表彰,也是依附于夫家,連全名都沒有。

1+187集中表彰的節(jié)孝總坊

        6座牌坊中我覺得最好看的當屬最后一座郭玉巒功德坊。飛檐剎頂已經不存(有人認為因為不是敕建,所以不夠規(guī)格設飛檐,我持懷疑態(tài)度),然而更顯肅穆巍峨。

郭玉巒功德坊

        雕工也屬上乘。兩側列明子孫名字,共享榮耀。老先生一生行善,從子孫名單看,立坊時連元孫都有了,可以說五世同堂,積善人家慶有余,誠不我欺。元孫就是玄孫,即曾孫的兒子。清朝時為避康熙帝玄燁的名諱,改叫元孫。

郭玉巒功德坊細部

        牌坊群位于成渝古道上,兩旁本是些老宅,就像現在的響石鎮(zhèn)牌坊街那樣?,F在統(tǒng)一修成了仿古一條街,可是經營的仍然是KTV,麻將館之類的營生,有點突兀,下雨時節(jié),生意頗為慘淡。

南關牌坊群附近現為步行商業(yè)街

        資料說南關牌坊群有7座?,F場所見,也確有7座,但有一座是現代新立的景區(qū)牌坊。新舊時代的差別一目了然,待遇也是千差萬別。老牌坊作為國保,不準涂畫,新牌坊就雕工潦草,刻章辦證見縫插針。

南關牌坊“第七座”是個贗品,真正的第七座古牌坊不在步行街上

        所謂的南關牌坊群第7座當然不是這個,而是離南關一公里不到的一座牌坊。南關牌坊群環(huán)境整治后,早已和民房拉開距離。和老宅第緊密結合的牌坊還是有的。除了本身就是山墻的漁箭鎮(zhèn)瓷牌坊,就數孤懸在外的南關牌坊群第七座:郭王氏功德坊。

 

郭王氏功德坊

        這座坊本位于自城郊云峰關入城的必經之路上,離南關牌坊群不遠,然而被高速公路隔斷在城區(qū)之外,咫尺之間,卻兩不相望,并不好找。地圖上的云峰路走到頭,就需要棄車步行了。走過一段砂石路,經一座跨越高速公路的天橋,向前走上山是云峰塔,向右走下坡是云峰關關門,再前行幾十米,一座高大的牌坊就是郭王氏功德坊本坊了。

        找尋郭王氏坊的路標,云峰塔。此塔建于道光七年(1827年),磚塔,半封閉,塔內臺階俱在??赡芙ㄔ煲詠砩儆行掭莸木壒剩葘嶋H年齡顯老。

云峰塔

從云峰關的路旁看云峰塔

關前路旁,即是郭王氏功德坊

        郭王氏功德坊是目前我在隆昌所見10座牌坊中最精美的(漁箭瓷牌坊形制不同,暫不納入比較)。此坊建于光緒十三年,即公元1887年。建坊事由是郭王氏捐銀兩千兩,置買田地開辦了育嬰堂(相當于孤兒院),四川總督丁葆楨奏請建坊表彰。時過境遷,高速公路穿城而過,當年的繁華要道已成荒野小徑,就連牌坊本身,也被后建的民房占去兩柱一門,兩根立柱,連同抱鼓、石雕被封進了民房的泥墻里。

郭王氏功德坊與民房已密不可分

牌坊立柱和抱鼓被利用成了民房柱子和墻壁

        民房已經廢棄,可能待拆吧。被封進屋里的一門空間被用作了廚房。牌坊發(fā)揮了實際作用,也是一樁功德。樂善好施坊,名副其實。

兩柱之間的側門空間成為了民居灶房

瑞獸石像落滿灰塵,但品相相當好

       紋飾特寫。看到現在,隆昌清代牌坊和棠樾明清牌坊群的區(qū)別一目了然。棠樾牌坊群更早一些,最晚的一座也和最早的隆昌清代坊相當(嘉慶年間),加上地處安徽,天差地遠。時間和地域的差別,在牌坊的諸多形制和細節(jié)上表現了出來。不同于偏素雅的棠樾牌坊,隆昌為代表的川內清代中后期坊,基本都沒有仿斗拱結構,坊上部檐體用橫臥的梯形條石堆疊,主體寬厚雄大,出檐深遠,而且裝飾了大量夸張的飛檐鴟尾。抱鼓石上置瑞獸,通常為一獅一象,造型較為雷同。牌坊全身像彈幕一樣密密麻麻刻滿了文字和紋飾,有著飽和的細節(jié),頗有炫技的意味。一個寫意,一個工筆。

郭王氏功德坊細節(jié)較為飽和。然而川內清代牌坊中,此坊并非最為花哨的。

        而隆昌現存較早,風格較素較寫意的牌坊還是有的,那就是石燕橋鎮(zhèn)的明代觀音寺鎮(zhèn)山坊。

 

石燕橋鎮(zhèn)山坊

        這座坊是十座牌坊中最難找的。石燕橋鎮(zhèn)靠近我大榮昌。從重慶方向沿國道過來,到了石燕橋鎮(zhèn),鎮(zhèn)上的摩的司機都不知道在哪里。好在我大概記得有人提起過牌坊在一座煤礦附近,啟動人品導航和人肉搜索,終于找到。從重慶方向過來,右邊就是鎮(zhèn)上,到一座橋邊,不過橋,左轉沿河走一段,經過一個玻璃廠,再在一個煤礦選礦廠路口上山,多問問人,就能在山林里找到了。

牌坊所在的山林

 

        在林中步行,終于看到這一處牌坊。側面遠看,大吃一驚,恍惚以為是座漢闕。山門坊功能和宮闕、墓闕倒真有幾分相似,都是空間區(qū)隔作用。

叢林間的牌坊,側面看有點像闕

 

        荒涼,孤獨,是這座鎮(zhèn)山坊給人的全部印象。以前的觀音寺,應該有不小的規(guī)模,然而現在,就只剩這連兩公里外的摩的司機都找不到的明代牌坊了。

石燕橋鎮(zhèn)鎮(zhèn)山坊

 

        此坊建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距今已經五百多年了,是隆昌17座牌坊中唯一一座明代牌坊,當然也是最古的牌坊。

        這座牌坊,不像清代,主要功能已經演化成立體獎狀,而是作為寺廟的山門。四柱三門雙重檐三滴水,無鴟尾,出檐低矮短淺,通體無文字,無瑞獸雕塑,抱鼓僅具形狀,紋飾也極簡,讓人不自覺的將其作為整體欣賞。樸素的風貌和這蕭瑟的環(huán)境非常搭。

僅有的一點淺浮雕花枝紋飾和鼎爐紋飾。檐下仿了圓潤寫意的斗拱。這算三跳偷心造?

        論完整性和整體風貌,這座五百多年的明代坊反而比不到兩百年的諸多晚清坊要好一些。云峰塔顯老,這座明坊倒顯年輕了。

石燕橋鎮(zhèn)明代坊樸素,然而不能一概而論。重慶北碚塔坪寺明代成化年間的山門坊,就花哨華麗很多。

 

李市鎮(zhèn)楊柳橋

        既然已經說到石燕橋鎮(zhèn)了,再往我大榮昌靠一下。沿國道再向東,路邊不遠能找到一座乾隆年間的古橋。說起這橋蠻遺憾的,只要劃界挪個一公里,這座古橋不就屬于我大榮昌了么?

        這座橋并不長,是一座龍橋。瀘縣龍橋群打包入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楊柳橋身在隆昌,但論精美,除了瀘縣龍橋頭牌龍腦橋,這座橋是一點不輸其他龍橋的。

        此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橋墩有三頭瑞獸:一只象,一條龍和一頭獅子,雕工上上乘,保存狀況也是極佳。

李市鎮(zhèn)楊柳橋

        橋下的水挺靜,村民還在洗衣服。仔爺我說過,我無比喜歡文物仍然生活化的一面。玉米地的背后,就是國道老成渝路,但是從路上是看不到這座橋的,非常容易錯過。

楊柳橋

師幾滾繡球。瞧這龍,這獅子,這大象,無論身材樣貌都是一等一的,就是頭頂有點綠。

三巨頭同框

        簡陋的文保碑。2011年已經提升為內江市級文保單位了,我覺得還有上升空間。

楊柳橋文保碑

        碑上提到的所謂的“巴蜀古驛道”,舊稱東大路。隨著時代的演進,后來的成渝線國道、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乃至現在的成渝高鐵,無不沿著東大路的走向布局設站。聚落的形成,道路的沿襲,就是如此的頑固,無論怎么發(fā)展,還是循著歷史既有的軌跡。就像這些古牌坊、古橋,即使不再作為交通要沖,仍然立于新的道路兩旁,溫暖的目光,靜靜的看著你。

 

(圖文均系原創(chuàng),原發(fā)于個人公眾號,謝絕其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