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標本
從脫水干尸到活體冷藏


文章出自:博物 2014年第10期 作者: 魏來 

標簽: 酷玩意兒   

2014年9月號的《博物》介紹了動物標本的前世今生,實際上,植物標本與動物標本有頗多相似之處。例如采集的目的、保存與展示的意義、科研價值等。然而與那些動物的“尸體”不同,植物標本看上去更加溫和,在制作與保存方式上,也與動物標本有著不小的差異。

臘葉標本:熏肉式經(jīng)典

撿一片樹葉夾在書本里,待葉子里的水分喪失,雖然顏色漸漸變得暗淡,形狀卻能夠大體完好地保留下來。這是小孩子們都懂得的方法,如此處理植物,也是千年以來人們最常使用的植物標本制作方法。這樣做出來的,就是在整個植物學中舉足輕重的經(jīng)典植物標本—臘葉標本。

何為臘葉標本?關鍵在一個“臘”字:在《新華字典》里,臘字有兩個讀音,一者讀作“辣”,一者讀作“西”。第一個讀音,是指我國古代在農(nóng)歷十二月里合祭眾神的活動,因此農(nóng)歷十二月叫臘月;至于第二個讀音“西”,則是指風干而成的肉。臘月祭祀所用之肉,也被古人腌制后風干或熏干,統(tǒng)稱作臘味,臘葉標本的含義也由此而來。制作標本時,植物被脫水、風干,變成比臘肉更加干燥的“干尸”狀。(這也難怪有學者指出,臘葉標本之“臘”,追本溯源應當念作“西”。)

責任編輯 / 王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