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
中國西北早期文明的撫育者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孔源 

標簽: 文化遺產   

從地理的角度看,渭河是黃河的支流。但陜西師范大學的侯甬堅教授卻認為,渭河在文化上是主流它與陜西潼關以下的黃河流淌方向一致,在中國中部形成了一條中華文化的軸線。
圖為仰韶文化豬面紋彩陶壺出土于甘肅省秦安縣境內,屬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距今已有六千年的歷史供圖/西安半坡博物館QUANJING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全長787公里,起自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一路東下,途經甘肅天水、陜西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地,在晉豫陜三省交界處的風陵渡注入黃河。

從舊石器到新石器時代,渭河哺育過藍田人、半坡人和大地灣人……自西周以降,這片水域又充當了文明撫育者的角色。三千多年前,當周族領袖古公亶父率領眾人把岐山之下草棘密布的周原改造成文明中心的時候,河流漸漸難以承擔它供人飲用、灌溉田地的職能。于是從中古時代起,人們開始用改造自然的方法反哺渭河。修建灌溉渠、漕運糧木、跨區(qū)域調水,向消瘦的渭河注入新的血液。靠著國家統(tǒng)治者的注血,渭河流域不僅重新保持了活力,還取得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