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
微笑的力量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姜寅虎 李雪梅 

標簽: 歷史地理   韓國   文化地理   考古地理   

早在公元前18年,今天韓國的首都首爾就是百濟的國都慰禮城。當時在朝鮮半島上,百濟、新羅和高句麗共同演繹了一場復雜而驚心動魄的三國之爭。分分合合,此消彼生。但是即使已消失了1340多年,百濟的痕跡,今天仍舊可見。它的血脈,上承有中國的文化,下傳至日本。這個歷史上的小國,有著怎樣的美麗?請看我們韓國之行的報道。
位于韓國全羅北道全州市的金山寺,是一座千年古寺。金山寺的修建年代(公元599年),正是韓國歷史上的百濟法王元年。百濟國早已灰飛煙滅,而百濟留下的文化,卻依然燦爛,猶如這些在寺院里玩耍的孩童臉上的笑容。
百濟的微笑
瑞山摩崖三尊佛位于韓國忠清南道瑞山市云山面龍賢里,雕鑿于伽山溪谷中的峭壁上,是百濟后期的杰作。三尊佛的中間一尊為釋迦如來立像,高2.8米。佛像面部豐滿,彎月眉,杏仁眼,帶著溫和的微笑。尤為奇特的是,隨著光線的變幻,佛像的表情、笑容各異,其明朗的笑容被譽為“百濟的微笑”。

在首爾尋找百濟的痕跡

近兩年漢城頻頻引人關注,先是因為遷都,接著是更名“首爾”。無論是叫漢城或叫首爾,這個地方其實早在公元前18年就已被選為國都,即百濟(公元前18年—公元663年)溫祚王修筑的慰禮城。而當時朝鮮半島的另外兩個王國,高句麗定都集安,后起的新羅則定都金城(今韓國慶州)。與中國的魏蜀吳三國鼎立60年不同的是,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持續(xù)了數(shù)百年之久,那是朝鮮半島最為激動人心的一段歷史。為了生存,也為了爭奪半島上的霸主地位,高句麗、百濟、新羅,分合不斷,后又將與之關系密切的中國和日本也牽連了進來,致使百濟在公元663年滅亡,668年高句麗戰(zhàn)敗,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三國時代”徹底結束。

既然百濟最早定都在首爾,必定會在首爾留下一些歷史印跡。深秋時節(jié),我們踏上了探尋百濟的旅程。那陌生而遙遠的百濟,能在這個國際大都市中驚鴻再現(xiàn)嗎?

責任編輯 / 黃秀芳  圖片編輯 / 王彤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